三角洲是河流流入海洋或湖泊時,因流速減低,所攜帶泥沙大量沉積,逐漸發展成的沖積平原。三角洲又稱河口平原,從平面上看,像三角形,頂部指向上游,底邊為其外緣,所以叫三角洲,三角洲的面積較大,土層深厚,水網密布,表面平坦,土質肥沃。如我國的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黃河三角洲等。三角洲根據形狀又可分為尖頭狀三角洲,扇狀三角洲和鳥足狀三角洲。三角洲地區不但是良好的農耕區,而且往往是石油、天然氣等資源十分豐富的地區。
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時,水流流來向外擴散,動能顯著減弱,并將所帶的泥沙堆積下來,形成一片向海或向湖伸出的平地,外形常呈△狀,所以稱為三角洲。
從河口區的動力特點來看,在潮流界上下移動的范圍內,因河水受潮流的頂托,流速較小,最易形成心灘和江心洲,使河流發生分叉。在河口口門處,因水流擴散,流速減緩,泥沙常堆積成淺灘,橫阻河口,故名攔門沙,為河口區航運的主要障礙。
河口三角洲的形成,是在河流作用超過受水體作用的條件下,泥沙在河口大量堆積的結果。沖積物在河口堆積,開始先出現一系列水下淺灘、心灘或沙嘴,水流發生分叉,同時形成向海傾斜的水下三角洲。隨著各叉道的消長與心灘的歸并擴大,使水下三角洲的前緣不斷向海推進,而其后緣因灘地淤高,并蓋上洪水泛濫堆積物,便變為水上三角洲的組成部分。由于叉道的不斷變遷,在三角洲上往往形成許多交錯的濱河床沙堤及湖沼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