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利用政策》強化了需求側管理,城市燃氣將優先發展,氮肥的擴能空間則明顯受限,天然氣化工亦將受到較大的政策限制。
■文/本刊記者 孫巖冰
不久之前,業界還存在著對天然氣化工的爭論。爭論的焦點在于有限的天然氣到底該當作一次性能源燒掉,還是當成可二次利用的寶貴化工原料。一方面人士認為,當作能源燃燒可以改善空氣質量,減少污染,而反對的聲音則表示,天然氣化工項目的實施同樣可起到減少污染的作用,且綜合利用價值較高,因此不應當被忽視。
然而,這場爭論8月30日被國家發改委發出的特急通知,畫上了一個強力終止符。
新政出臺 事實上,早在今年4月11日,《能源發展“
十一五”規劃》就提出,要制定天然氣利用政策,強化需求側管理,保障供氣安全。此后,業內多次透露出天然氣利用政策的種種細節。
8月30日,為緩解天然氣供需矛盾,優化天然氣使用結構,促進節能減排工作,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研究制定的《天然氣利用政策》正式頒布實施。
此次頒布的《天然氣利用政策》主要包括六方面內容:一是制定政策的必要性;二是適用范圍和管理主體;三是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四是天然氣利用領域和順序;五是促進天然氣節約利用;六是保障措施。在我國境內所有從事天然氣利用的活動均應遵循該政策。
《天然氣利用政策》首次開創對需求進行分類調控的先例,明確了天然氣的利用順序。天然氣利用領域歸納為四大類,即城市燃氣、工業燃料、天然氣發電和天然氣化工。其中,城市燃氣為優先類,禁止以天然氣為原料生產甲醇;禁止在大型
煤炭基地所在地區建設基荷燃氣發電站;禁止以大中型氣田所產天然氣為原料建設
LNG項目。
該政策規定,對已建用氣項目維持供氣現狀,特別是國家批準建設的化肥項目,要確保長期穩定供應。天然氣供應嚴重短缺而又有條件的地方,可實施煤代氣項目改造。對在建或己核準的用氣項目,若供需雙方已簽署長期供用氣合同,按合同執行。新上用氣項目一律嚴格按該政策執行。天然氣產地也應嚴格遵循產業政策。
該政策還提出“搞好供需平衡,制定利用規劃與計劃,加強需求側管理,提高供應能力,保障穩定供氣,合理調控價格,嚴格項目管理”等六項保障政策實施的措施。
勢在必行 目前,世界能源消費結構不斷向低碳化轉變,天然氣作為
清潔能源日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
天然氣是“十五”期間增長最快的能源種類,年均增長達12.63%,產量從2000年的272億立方米快速增長到2005年的493億立方米。在能源 “十一五”(2006-2010)規劃中,天然氣也是增速最快的能源種類。2010年,一次能源生產目標為24.46億噸標準煤,年均增長3.5%。與 2005年相比,煤炭和石油比重分別下降1.8和1.3個百分點,而天然氣的比重則增加1.8個百分點。
雖然國內天然氣市場發展迅猛,但天然氣供應增長速度落后于國內的需求增速,全國部分地區已經出現了天然氣供應緊張的局面。
因此,緩解天然氣供需矛盾是此次政策出臺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國際天然氣市場價格持續攀升,利用境外資源難度增大,天然氣供需矛盾將會進一步加劇。制定和實施天然氣利用政策,可以有效遏制不合理的需求,促進天然氣供求關系協調。
優化天然氣使用結構是政策中的另一要點。我國天然氣使用結構不合理,化工用氣比例過高。特別是由于氣價相對較低,天然氣產地及周邊地區發展天然氣化工的積極性很高,有的地方盲目發展附加值低、產業鏈短的甲醇、化肥項目。需要引導合理利用天然氣資源,優化用氣結構,充分發揮天然氣資源的效益。
促進節能減排也是重要的任務之一。煤炭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例將近70%,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二氧化碳排放過多,對環境壓力較大。合理利用天然氣,可以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改善大氣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對實現節能減排目標、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具有重要意義。事實上,作為清潔能源,今年以來天然氣已經是被部分省市奉為完成節能減排目標的“救命稻草”。
產業影響 《天然氣利用政策》的出臺揭示了未來天然氣及其下游利用產業的發展方向,未來氮肥的擴能空間將明顯受限,天然氣化工亦將受到較大的政策限制,原因主要是天然氣化工(如用天然氣制甲醇、二甲醚、GTL)將小分子合成為大分子不利于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同時,天然氣價格的不斷上漲還將提高天然氣化工產業的生產成本。
新建或擴建天然氣制甲醇項目以及以天然氣代煤制甲醇項目,是此次出臺政策中被明令禁止的項目。近10年來,我國甲醇工業發展迅速,到2006年底,我國甲醇產能已達1097萬噸,2006年我國甲醇表觀消費量為892.9萬噸,國內產量為762.3萬噸,凈進口130.6萬噸。
而今年1-2月份,我國甲醇產量迅速擴大,同比增長50.4%,超過國內甲醇消化能力的增長,導致我國甲醇的出口量出現猛增,1-2月份就達到19.5萬噸,而去年,我國甲醇全年出口量僅為19萬噸。
與此同時,目前在建和擬建裝置的總產能已近5000萬噸/年之巨,假設只有50%的產能建成投產,所生產的甲醇總量也難以消化。投資過熱的苗頭已然隱現。
業內專家分析說,國家新的天然氣使用政策對于已經建成的甲醇企業來說實際是一件好事。這有助于提高行業門檻。對甲醇生產企業來說,天然氣供應不足是常事。現在,政府禁止新上天然氣制甲醇項目,一方面,是為了保證有限的天然氣資源得到合理使用,同時客觀上也為甲醇生產企業的天然氣供應設了一個門檻,有助于緩解天然氣供應不足的矛盾。
化肥行業也面臨同樣的情況。天然氣是制造化肥的主要原料之一,但近年來許多化肥企業卻由于天然氣供應不穩定而開工不足。《天然氣利用政策》的實施,不僅將確保“國家批準”建設的化肥項目獲得“長期穩定”的天然氣供應,從而促使其充分利用產能、降低生產成本;而且還將導致部分未經“國家批準”的“小化肥”無米可炊,從而加速化肥產業的落后產能淘汰。
因此,對于現存的以天然氣為原料的化肥企業來說,其未來承受的壓力將主要是由于天然氣價格上調所帶來的成本增加。
目前,天然氣已經成為我國能源清潔化戰略中的重要角色,此次政策的出臺,表明了政府意圖將天然氣的利用向城市燃氣的方向引導,降低天然氣在化工、工業燃料以及發電領域在全國天然氣消費結構中所占比重,促進能源的綜合清潔化利用的決心。同時也將對天然氣產業健康有序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