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持續高位,為全球經濟發展前景平添更多變數,為各方普遍關注。
沖擊消費者信心。近年來,個人消費支出一直是支撐主要發達國家經濟增長的主因。高油價直接擠占個人消費支出,降低社會福利水平,打擊消費者信心,抑制國內需求,減弱經濟增長動力。據測算,油價每桶上漲10美元,居民可支配收入減少0.96%,消費減少0.72%,福利下降0.92%,經濟減緩0.2%左右。
催化通貨膨脹。油價持續走高,既直接作用于成本,又間接傳導至居民消費,在推高生產者和消費者價格指數(即所謂的PPI和CPI)的同時,還帶動糧食及生物燃料等替代能源價格。據測算,油價每桶上漲10美元,總體生產者價格指數即上升0.8%,消費者價格指數上升0.4%。當前,美國、歐盟等主要經濟體均面臨次貸危機帶來的衰退風險,在需要通過大幅降息以擴張經濟、增加流動性時,卻遭遇高油價當頭“棒喝”,政策選擇陷入擴張和緊縮的兩難境地。
降低金融市場投融資能力。石油及其他初級商品價格普遍上漲,導致生產型上市企業,特別是石化、運輸、物流、汽車、建筑等行業成本劇增,利潤相對縮小,投融資水平降低。主權財富基金、對沖基金等金融衍生產品市場更趨活躍,催生期貨市場泡沫,加劇金融局勢動蕩。一段時間以來,全球股市大跌,不無上述因素影響。
引發全球財富大規模重新分配。油價走高,石油生產國的財富迅速積累。消費國每天要多支付40億至50億美元購買原油,2007年石油公司和生產國收入高達2萬億美元。主要產油國的國家主權財富基金迅速膨脹,在世界七大主權財富基金中占據4個,總額高達1.3萬億美元。主權基金投資活躍,成為國際金融市場的重要新興力量。但同時,經濟結構相對單一、經濟嚴重依賴石油產業的一些主要產油國將因此而失去壓力和緊迫感,經濟改革和結構調整的動力消失,經濟多元化步伐停止,財富在各領域的分配不夠平均,長期將導致經濟失衡,生產力落后,競爭力下降,給石油生產國經濟埋下了隱患。
對不同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的影響很不一樣。在美國,高油價并沒有造成美元升值的預期效應,相反加劇美元貶值,長期將對美元地位構成嚴重威脅。高油價使通脹加劇,消費者的購買力受到嚴重打擊,就業市場疲軟,樓市不景氣,使美國經濟在次貸危機后再次受到打擊。
在歐元區國家,因為歐元強勢、經濟結構合理、對能源的依賴降低,因而受油價沖擊相對較小。
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能源消費增長迅速,能源利用率較低,石油儲備體系不健全,油價長期走高將不可避免地拖累經濟發展。同時,能源資源密集型產業對進口石油依賴程度高,可能帶來輸入型通脹壓力。而高油價對低收入的發展中石油進口國的財政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對以歐佩克為代表的產油國,以美元貶值為支撐的高油價在增加其財富、擴大其影響的同時,也使其所持美元資產大幅縮水。一些食品主要依靠從歐洲進口的國家實際購買力水平下降,引發國內通脹,一些國家人民怨氣上升,相繼出現罷工。
俄羅斯依靠石油收入順利實現國家的經濟復興。去年財政預算比1999年增長了10倍,黃金及硬通貨儲備居世界第三位,高達4250億美元。普京總統任內,俄羅斯國內人均收入水平翻了一番,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人口數量縮減1/2。政府應對經濟危機、保持國內經濟穩定增長的信心和能力得到提高,主權財富基金的建立及金融獨立擴大了其在國際金融領域的影響。付業興制圖
相關閱讀:
將再次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
【據新華社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斯特勞斯·卡恩3月17日在巴黎表示,由于金融危機給經濟增長帶來的風險“日益嚴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下調今年全球經濟的增長預期。
斯特勞斯·卡恩認為,國際貨幣體系目前開始出現緊張局勢,并給全球經濟帶來一定問題。他說,影響經濟增長的風險日益嚴重。
斯特勞斯·卡恩還表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下調今年美國和歐洲的經濟增長預期,同時也將下調新興經濟體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期。他說,盡管各新興經濟體近年來一直保持經濟快速增長,但卻難以完全擺脫金融市場動蕩的影響。
當天,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秘書長古里亞表示,在金融市場動蕩的背景下,強勢歐元對歐元區國家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他認為,面對經濟前景的不確定和通貨膨脹的壓力,不進行任何“改革”是一種錯誤的作法。
近幾個月來,隨著美國經濟衰退風險加劇,美元對歐元的比價持續下滑。數據顯示,去年美元對歐元貶值了10.4%,而在過去的一個多月里美元對歐元貶值的幅度已接近7%。
作者/商務部政策研究室 于培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