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董志塬,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湛藍的天空下,井架高聳入云,抽油機有節奏地工作著,西峰油田在祥和中彰顯著一派生機與活力。
曾經的革命老區,數十年艱苦奮斗的慶陽,如今成為我省“工業強省”的一個新亮點。
在承載著歷史榮光的同時,慶陽又胸懷著未來的夢想,開始利用腳下沉睡了上千年的石油、煤炭等優勢資源,積極打造全省能源化工基地。從董志塬到馬蓮河兩岸,一場規模空前的開發熱潮正在打響。
金秋時節,記者走進慶陽,在和老區人民與石油工人一道分享收獲喜悅的同時,也被四處熱火朝天的建設氣氛所感染,所見所聞,都能深切感受到這里跨越式發展的大氣魄。
建設全省能源化工基地是一幕“大戲”,慶陽找準了歷史方位
慶陽對發展有著太多的期盼。
長期以來,深處內陸的慶陽給外界的突出印象就是“老區”。雖然慶陽從沒有停止過追趕的步伐,但由于基礎差、底子薄,多年來經濟發展仍然滯后。就說石油,從1969年起,
長慶油田就在慶陽開始進行
石油勘探開發,但直到2005年以前,隴東石油產量規模一直上不去。
如何讓慶陽走得更快一些?決策者們深知,如果沒有工業化、規模化,就不可能實現跨越式發展。而同時,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崛起,對能源的需求呈現出一個高速增長的態勢。
2007年5月中旬,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陸浩在慶陽調研時明確指出,利用慶陽的資源優勢,把慶陽建設成為我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建設成為促進全省經濟快速發展的新的增長極。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方向比速度更關鍵。加快慶陽經濟發展的突破口就在這里。
那一刻,每一位慶陽人都感到責重山岳。慶陽市委書記張智全說:“能源化工基地,新的增長極,這些全新的提法,清晰地勾勒出了慶陽的戰略地位,也凝聚著省委、省政府的殷切厚望。”
睜開眼睛,慶陽人重新打量自己———
慶陽是長慶油田的誕生地和主產區。已查明油氣總資源量32億噸,占
鄂爾多斯盆地總資源量的37%,探明石油地質儲量5.1億噸。特別是進入新世紀后發現的西峰油田,三級地質儲量為4.4億噸,是近十年來中國石油勘探的重大發現之一。近年來,長慶油田在華池、慶城、合水等縣的勘探又取得重大突破,從而給鄂爾多斯盆地增儲上產又添了一大主要區塊。
截至目前,長慶油田已發展成為我國陸上第三大、西部第二大油氣田。在慶陽市境內共開發有15個油田、66個開發區塊,鉆油井5700余口,累計生產原油3300萬噸。
煤炭資源,慶陽市也是烏金滾滾。境內預測儲量2360億噸,其中煤層埋深小于1000米的煤炭預測儲量為190億噸,占全省預測儲量的94%。
截至2007年底,經過多年地質普查、詳查,煤炭資源累計查明儲量達到88億噸。已探明的煤田均是未受破壞的整裝煤田,且煤質優良。
除了石油、煤炭外,慶陽市天然氣資源的勘探開發也有較大的潛力,還擁有
煤層氣這樣的潔凈能源和優質化工原料。
立足資源優勢,《甘肅省“十一五”規劃綱要》、《甘肅省“十一五”工業發展規劃》及《慶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中勾畫出了慶陽能源化工基地令人鼓舞的前景:
到“十一五”末,慶陽境內“原油產量達到500萬噸、原油加工量達到500萬噸、天然氣綜合利用5億立方米”,以平涼、慶陽為中心,建設以“煤—電—化—運一體化為主導的能源化工基地,形成一批關聯度較高的產業鏈”。
“十一五”期間,慶陽市將利用油、煤、氣等資源,發展
石油化工、煤炭化工、煤氣電、天然氣(煤層氣、石油伴生氣)化工產業集群,建成長慶橋、正寧、西峰、環江沿線4個產業園區。屆時,慶陽市將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97.74億元,年提供生產總值417.58億元,占全省年
GDP總量的18.05%。科技領航爭先,著力自主創新,走可持續發展路子,使慶陽能源化工基地建設獲得澎湃的動力面對千載難逢的巨大機遇,面對事關各方的歷史使命,慶陽開始努力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動。
繼續開發石油這個傳統資源,被人們首先鎖定。
但是,石油,深藏在地下千米深處的巖縫間,勘探和開發的技術含量都非常高。西峰油田要求更高。
西峰油田是典型的超
低滲透油田,國際上一般把滲透率在50毫達西以下的油田稱為低滲透油田,西峰油田平均只有0.5個毫達西左右,加上油層致密堅硬,這里的油井,“口口有油,口口不流”。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看得見,夠不著,干著急。在國外,這樣的油田沒有開采價值。
為了國家的戰略需要,長慶油田
采油二廠通過創造性地實施超前
注水、在線計量和三相分離等18項國內一流水平的新技術,啃下了超低滲油田這塊“硬骨頭”,使西峰油田的油藏不但突破了經濟開發的零界線,還成為“
中石油高效開發油田”,單井日產量達到3噸以上。
有了這些先進的技術,開發多年的馬嶺老油區油井產量遞減率也控制在了9.6%,隴東老油田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產量與儲量實現了同步增長。
科技的領航,技術的創新,使長慶油田駛上了快車道。從2003年開始,長慶油田采油二廠用3年時間開發建成了年產超百萬噸的特低滲大油田。2007年,慶陽市原油產量歷史性地突破了260萬噸,占到了全省石油產量的四分之三。
但是,經過長期的高速開發,儲量逐漸減少不可逆轉,這是長慶油田同樣必須面對的現實。那么,對這個開發了30多年的老油區,持續穩產,還要靠什么?
“只有加快發展,才能破解穩產難題。”采油二廠廠長高靜樂說。他們又瞄向了以前從不開采的平均單井年產量在2噸的油藏,開始了新一輪超低滲油藏的開發。
2008年3月下旬,華池縣的深山溝壑,石油鉆機又開始了晝夜轟鳴,長慶油田低滲透2噸區油田試驗示范區拉開了帷幕。華池慶城地區、西峰油田周邊和合水地區為超低滲油藏的主要建產區。截至9月上旬,這里已鉆油井300余口。
“解放超低滲,發展大油田”,科技進步,使隴東油田整體開發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采油二廠今年將力爭增油12萬噸,推進隴東油田原油產量高速增長。長慶油田在隴東油田今年的投資也比2007年的35億元增長了80%,達63億元。
在隴東油田又迎來一個新的春天的同時,為了加大原油就地轉化力度,今年7月,投資近50億元的慶陽石化300萬噸煉化搬遷改造項目在西峰區從整體開工邁入了全面建設階段。而在2003年以前,慶陽石油煉化能力只有120萬噸。
經過多年緊鑼密鼓的實施,慶陽煤炭資源也撩開面上的輕紗,走出深閨,由大面積地質勘查階段開始邁入重點礦區開發建設階段。
今年6月,省政府與中國華能集團公司在蘭州正式簽訂關于正寧南煤田等項目合作協議。
正寧南煤田為我省目前發現儲量最大的煤田,該礦區地質儲量超過18億噸。華能集團獲得的采礦權部分為南礦區一塊。該礦區面積約88.18平方公里,查明礦產資源總量93419.95萬噸。
此前,慶陽市已成功出讓了沙井子、羅川煤田探礦權和甜水堡采礦權,并先后引進西安天竣、寧夏萬勝、唐山嘉華等企業勘查開發。
將優勢發揮到極致。“十一五”一開局,慶陽人就開始沿著能源化工基地建設的軌跡,勇于攀登,超越自己。
以發展求和諧,以和諧促發展,地企攜手努力,使建設中的慶陽能源化工基地,成為和諧的能源化工基地
建設能源化工基地,使黃土高原富起來,這是人們共同的心愿。但是,脆弱的生態會不會雪上加霜?發展會不會以犧牲環境為代價?
“權衡經濟增長與環境壓力之間的利害關系,寧愿發展慢一點也不能犧牲環境發展經濟”,慶陽市委書記張智全說:“從慶陽全面振興的角度來說,這大有裨益;GDP上去了,環境破壞了,絕對不是慶陽之福。”
“發展一定要‘好’字為先,絕不能以資源和生態為代價換取暫時的發展”,慶陽市市長周強說:“要金山銀山,更要碧水青山。”
正是在這樣的理念下,慶陽市水源涵養地子午嶺林區,石油儲量極為豐富,但因為違背“綠色”宗旨被否定了。“那里哪怕有個金娃娃,我們也堅決不挖。”張智全堅定地說。
事實上,在長慶油田開發建設初期,由于缺少環保意識,油田的生態環境一度受到明顯的破壞。油田將采出水放掉,伴生氣燒掉。不僅浪費了資源,污染了環境,還給油區帶來了安全隱患。在發展建設過程中,長慶油田逐步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將今天的西峰油田,建設成了一個充滿魅力的“綠色油田”。
西峰油田第一聯合站,環境優美得就像是董志塬上一座美麗的公園,“采油不見油,出水不見水。讓西峰油田從井口到站庫聞不見油氣味,大家都像愛護自己家一樣愛護這里。我們把每個角落建設好了,油田就變成一個大花園。”采油二廠安全員張光明自豪地說。
非但如此,西峰油田還把“綠色環保意識”貫穿油田勘探開發的全過程。如今,采油二廠用水“滴水不漏”,所有的采出水,在通過除油、過濾、殺菌防腐等技術處理后,全部被回注到地下。從前作為廢氣燒掉的石油伴生氣也被變廢為寶。兩座輕烴回收裝置拔地而起,將油井廢氣凈化處理后,變成了石油液化氣,給慶陽市和周邊城市老百姓提供了干凈環保的清潔能源,也給企業每年創造出5000多萬元的效益。生產液化氣剩余的干氣,又被輸送到了燃氣發電廠,年發電量達3200萬千瓦時,等于每年節約700多萬元的電費成本。
科學開發油田,合理利用資源,不僅保護了生態環境、給企業贏得了效益,也讓油區所在地的老百姓享受到了清潔能源帶來的便利。
在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良好環境的同時,長慶油田與慶陽市也相互支持,和諧共贏,地企關系進入了歷史上最好的時期。
“油田發展我發展,我為油田做貢獻”,慶陽市將支持油田的發展視為自己責無旁貸的義務。對油田生產建設中的土地征用、井位審批等工作,地方政府全力以赴提供一站式服務,并給油田職工創造良好環境。去年,慶陽市一舉關閉了8家涉油公司,回收封堵了非法占井470口,取締了101處非法收油窩點,對56處輸油管道違章占壓建筑全部進行了清理,解決了幾十年來未曾解決的一系列重大歷史遺留問題。
慶陽市還開展了油區專項整治活動,嚴厲打擊打眼鋸口、盜竊原油、破壞油田設施等各類涉油違法犯罪活動,支持油田發展。2006年以前,慶陽市油區一年涉油案件以及各類矛盾糾紛有3000多起,今年降到500起左右,隴東油區從以前中石油最頭疼的一個地方,變成了全國社會治安最好的石油礦區之一,為油田大開發提供了有力保證。
樹高千尺不忘根。長慶人也沒有忘記地方政府對油田的支持。從2006年開始,他們每年投入上億元,先后支持幫助實施了環縣人畜飲水、慶城西川供水等一大批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工程,解決了扶貧、救濟救災等一系列困難和問題。同時,每年還投入幾千萬元,對老油區環境進行治理。
為讓百姓共享生態文明,近年來,采油二廠先后投入1億多元用于油區生態環境保護和生產環境綠化,在生產區累計栽種各種樹木3萬多棵,使生產區綠化率達到90%以上,綠化油區荒山1000多畝。現在的長慶油田,每一口油井都被綠色包圍,形成了“井在景中,景在井中”的美麗圖畫。
長慶油田還把資源開發與生態區域建設結合,探索生態補償機制。2008年4月24日,慶城縣周祖陵山巔,長慶油田慶陽碳匯林基地建設啟動儀式隆重舉行。這一實施期限30年的公益性項目,規劃人工營造油松、沙棘等碳匯林100萬畝,相當于“再造一個子午嶺”。
潛龍在淵,蓄勢待發。人們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將來,在慶陽崛起的,一個生產集約度高、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穩定可靠、優質高效的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將為我省社會經濟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