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條國之能源“動脈”,這是一條在華夏大地延伸的綠色“絲帶”。從今年2月22日開工以來,
西氣東輸二線西段工程建設者嚴格按照“加強環境保護,建設綠色管道,建設環境友好型工程,爭創國際一流”的要求,克服重重困難,用行動演繹一首綠色環保的雄渾交響曲!
“加強科學管理,節約集約用地,保護生態環境。”這是溫家寶總理的重要指示,更是建設者強化管理的行動準則
西氣東輸二線建設面臨著巨大的環境保護挑戰。特別對生態脆弱的西北地區來說,環境保護的意義更是不言而喻。
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西氣東輸二線工程的環境保護工作,在項目決策過程中就要求有關部門對環境保護問題深入調研、充分論證。溫家寶總理作了“加強科學管理,節約集約用地,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指示。
2008年2月22日,集團公司總經理蔣潔敏在人民大會堂莊嚴承諾:始終堅持“安全第一、環保優先、以人為本”的理念,努力使西氣東輸二線成為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優質工程,成為促進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造福廣大人民群眾的綠色工程。
按照這些要求,中國石油本著對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在西氣東輸二線立項研究、勘測設計和工程建設中,始終把環境保護作為一項政治任務,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從總部機關到參建單位,自上而下地建立嚴密的環保組織網絡,制定嚴格的環保措施,加大環境保護投資力度,確保環保工作基礎牢固。
中國
石油管道建設項目經理部從招標文件到工程合同,都有嚴格的環保內容。所有參建隊伍層層簽訂安全環保責任書,從法律意義上為環境保護拉起一條“高壓線”。
作為一種全新的管理體制,“建管分離”從體制上理順了西氣東輸二線業主、承包商(EPC)、監理和參建方的責、權、利,使監督體系更加規范,管理更加有力,從根本上杜絕環保工作的盲點、空檔和失誤的出現。
記者在一線了解到,無論是開工前的HSE審計還是施工中的監理,項目經理部和監理方先后對多家環境管理達不到要求的單位亮出紅牌,有力地促進了參建單位加強環境管理、落實環保措施的自覺性。
在寧夏中衛冰溝隧道作業現場,鐵十三局項目副經理梁西軍不無感慨地說:“干了大半輩子工程,還頭一回面對如此嚴格的安全環保要求。”
如今,從管道建設項目經理部到各施工單位直至各作業機組,從設計單位到施工單位再到監理單位,都自覺地把環境保護作為一項硬指標,貫徹落實到工程建設的每個環節。
“建設綠色管道,提供綠色能源,但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這是中國石油管道建設者發自內心的聲音
新疆天山果子溝和賽里木湖以風景優美聞名于世。為把施工對環境的影響減到最小,中國石油管道建設項目經理部專門單獨立項,邀請國家環保部、水利部、中國農業大學的專家組成專家組,制定生態修復規劃,聘請專業部門做好恢復植被工作。
在大型管道工程建設中,企業自主編制生態修復規劃,這在全國還是第一次。而像賽里木湖這樣的生態恢復工程,將貫穿西氣東輸二線建設的全過程。也就是說,在西氣東輸二線建設中,凡是動用過的土地,管道建設者都將在完工后盡快恢復原貌。
記者在西氣東輸二線沿途看到,精心保護好地表植被,已成為建設者的自覺行動。
在一些特殊地段,施工前先將草皮剝離易地種植,待下埋管道后及時移回覆蓋。即使是寸草不生的戈壁灘,建設者也要按土壤的生熟層分層剝離,按原樣回填。
“施工應避開魚類產卵、回游地,盡量避開鳥類棲息地。在開挖管溝時為當地野生動物及牲畜留臨時通道”等警示,時刻提醒參建人員規范自己的行為。
管道在穿越古長城時,建設者全部采用頂管施工,從地下深處穿越,每處增加近20萬元投入,卻很好地保護了中華民族的瑰寶——古長城。
在新疆4A標段,為繞開一處墓地,管線增長1公里,增加投資1000萬元。在甘肅10B標段,建設者在一片古戰場多次發現漢代古墓。每次發現都立即報告當地文物部門,經文物部門搶救性挖掘和同意之后,才將作業向前推進。
這種高度的社會責任感還體現在每一個細節中。各參建單位絕不把任何工業和生活垃圾留在作業現場,甚至連焊接打磨飛濺的鐵屑都要用磁鐵吸干凈,收集后集中處理。他們堅守著“除了腳印什么都不要留下;除了記憶,什么都不要帶走”的誓言,用行動踐行著“創造能源與環境和諧”的環保宗旨。
凡到過建設工地的人,都會看到西氣東輸二線的環境保護已經成為一種高度的自覺,是國內其他任何一條管道建設無法比擬的。西氣東輸二線自開工建設以來,沒有發生任何環保事件就是很好的證明。
“多節約一分土地就是最好的環保,保護土地就是保護大地母親的血脈。”這是中國石油管道建設者節約用地的理念
有人計算過,如果把西氣東輸二線節約的土地折成1米寬的綠地,繞地球赤道一周之后還多出2000多公里。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按照國際慣例,直徑1219毫米管道建設的作業帶寬應為35米。為了節約用地,中國石油在西二線初期設計中減少為30米,隨后又減少到28米,這樣就節約了大量土地。而在施工中,對一些特殊地段,作業帶寬度還在進一步縮減。
10月18日,記者在賽里木湖看到,這里的作業帶僅有20米寬,作業通道剛夠一輛作業車通過。在新疆奎屯段作業的管道局三公司項目經理田寶州告訴記者,管道穿越農田時,他們把作業帶減少到26米,作業進度每天減少2公里,每公里管道節約近10畝地,但建設成本卻增加8萬元/公里左右。
管道建設項目經理部在果子溝段選擇作業難度更大的崇山峻嶺,管段縮短20公里路線,減少20公里用地,以節約2億元資金成為“美談”。
中國
石油人就是選擇了這樣一些費時、費力,既不方便,又加大成本的“笨”辦法,悉心呵護著大地母親的血脈。
就是在這樣一減一加之間,中國石油“奉獻能源,創造和諧”的企業宗旨得到充分體現,彰顯的是中國石油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可持續發展道路上的堅實步伐。
“保護生態,保護環境,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目前,西氣東輸二線西段建設進入攻堅階段,環境保護任務更加艱巨。中國石油已作出專門部署,進一步落實各項環保措施,加大環保監察力度,再接再厲,努力把西氣東輸二線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綠色能源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