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 2020 年中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將達到 60% 左右,能源緊缺越來越成為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瓶頸。中國積極介入南亞既是出于氣源因素的考慮,也寄希望從緬甸開辟新油氣通道以破解能源“馬六甲困局”。
中國石油 12 月 4 日一則訊息顯示,一個由韓國大宇公司牽頭的國際集團有望在 08 年年底前簽署一項有關從緬甸向
中石油集團供應天然氣的協議。此前,中石油股份公司一位管理人士也曾向媒體表示,中石油已開始規劃在云南建設中緬油氣管道。該訊息引用大宇公司的一份文件稱,該國際集團將從位于緬甸海上的 A-1 區塊和 A-3 區塊向中石油集團供應天然氣。消息稱,年底前其和中石油以及緬甸政府有望簽署正式協議。
中國積極介入南亞是出于氣源因素的考慮。此前,中國一直在努力爭取獲得緬甸的天然氣供應。緬甸的天然氣儲備非常豐富,是世界第十大天然氣儲藏國。緬甸官方統計報告稱,僅在 2005-2006 年財政年度里,緬甸就生產了 114.5 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其中,海上 A-1 區塊和 A-3 區塊由韓國大宇、印度 ONGC Videsh 有限公司和印度 GAIL 有限公司共同所有。
按照初步規劃,在
石油管道方面,中緬石油管道西起緬甸西海岸,途經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從瑞麗市進入中國境內,最后抵達昆明。目前中石油已開始規劃中緬油氣管道,中石油此前已和緬甸、大宇等簽署了開展陸上天然氣管道聯合可行性研究的協議,以及各方委托中石油規劃總院執行陸上天然氣管道可行性研究的委托協議。
該管道第一階段設計能力為年輸送原油 2,000 萬噸,相當于每日運輸 400,000 桶左右。作為配套項目,一座千萬噸級的石油煉化基地也將在云南建設。
中國與上述各方積極展開合作的另一個更重要背景是為了擺脫對馬六甲海峽的依賴。馬六甲海峽是一條長 800 多公里的狹窄水道,它承擔著全球貿易 1/4 以上的貨運量,地理位置的戰略重要性十分突出。由于目前中國的石油進口主要來自中東、非洲等地區,這些油源的石油進口要通過馬六甲海峽,它對中國能源供給不但具有重要作用,也存在不可避免的潛在風險。
作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費國,中國進口原油的五分之四左右通過馬六甲海峽運輸。為避免過分依賴這條運輸線,防止中國石油進口通路權重過多集中于馬六甲海峽,中國一直希望另辟蹊徑,打通大西南通道,使之成為連接中國與世界產油國之間的橋梁—途經印度洋,由緬甸直通中國云南。這條線路不僅對中石油意義重大,對西南地區能源供應保障意義重大,而且對整個中國的能源安全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價值。
我國石油消費量到 2020 年將達 4.5 億 -5 億噸。如果按照國內原油產量保持在 2 億噸左右計算,屆時我國的原油缺口將可能加大到 2.5 億噸。我國石油的對外依存度將達到 60% 左右,能源緊缺越來越成為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瓶頸之一。
各種國際勢力都在試圖染指并控制馬六甲海峽航運通道,再加上海盜猖獗、狹窄的水道本身運力有限以及其他政治變數,我國除了加強國際合作、共同維護馬六甲海峽航行安全之外,探尋和開辟石油來源及運輸的新途徑、突破馬六甲海峽這個“瓶頸”,已成為我國
石油安全戰略中的核心問題。
根據此前披露的中石油 07 年業績報告,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83,503,700 萬元,同比增長 21.2%; 實現凈利潤 13,457,400 萬元,同比減少 1.2%; 每股收益 0.75 元,每股凈資產 3.70 元,凈資產收益率 19.9% 。 08 年前三季,實現營業總收入 85,365,800 萬元,同比增長 42.61%; 實現凈利潤 8,660,200 萬元,同比減少 17.44% ;每股收益 0.47 元,每股凈資產 4.01 元,凈資產收益率 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