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態二氧化碳需要溫度達到零下20℃,對地層傷害比較大,氣態二氧化碳對地層沒有傷害,但是很難封住,一般以超臨界狀態注入地層最好”。
新疆油田
勘探開發研究院近日聘請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泰山學者、特聘教授,英國Heriot-Watt大學榮譽研究員任邵然,專門為科研人員講解“二氧化碳驅油技術”。
當二氧化碳壓力超過臨界壓力(7.39兆帕)、溫度大于臨界溫度(31℃時),二氧化碳將變成一種液態的黏稠狀物質,稱為超臨界狀態。
超臨界二氧化碳具有黏度低、流動性好、擴散性強、對溶質有較強的溶解能力,且比重是水的0.6~0.8倍,因此,二氧化碳逐步成為一種安全、高效、節能、節水的驅油介質。
2002年國家氣象局表示,未來50年,全球氣溫將上升4℃,對生態系統、社會經濟系統將產生持久的嚴重影響。全球溫室效應越來越明顯,很多國家已積極開展二氧化碳減排研究工作,為全球氣候和環境保護做出貢獻。
很多國家已經開始研究、實施將二氧化碳注入地下進行儲存,包括煤田和油氣田,在保護環境的同時,也提高了
采收率,一舉兩得。研究表明,二氧化碳驅油技術可以在
水驅油提高
采收率的基礎上,再提高10%~20%。二氧化碳驅油技術在新疆油田的應用潛力占全國評價中的51%,前景光明。
2007年9月,國務院通過的32號文件,即《關于進一步促進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0年,把新疆建成全國大型油氣生產和加工基地、大型
煤炭基地、可再生能源規模化利用示范基地”的宏偉目標,明確了國家把新疆作為我國能源接替區和基地的戰略地位。
將二氧化碳注入到地層中儲存,或利用二氧化碳驅油,對新疆的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二氧化碳驅油技術如果可以在油氣田推廣應用,將會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促進新疆經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也勢必會為新疆油氣田的開發帶來一場新的技術革命。
目前,新疆油田已開展的提高采收率技術,主要包括聚合物驅、二元復合驅技術。山西煤礦、吉林油田、南海氣田正積極開展二氧化碳埋存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