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天然氣管道熱鑄處理平臺
挪威國家石油海德羅公司(StatoilHydro)發布2009年半年報時,曾表示該公司同全球其他油氣企業一樣,第二季度的利潤同比出現大幅度下降,業績很不理想。然而,與慘淡的業績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該公司在新技術開發應用方面絲毫沒有怠慢,并表現出極大的信心。
海上浮動風電項目鋪設電纜
8月11日,挪威國家石油海德羅公司(StatoilHydro)為其Hywind海上浮動風力發電項目鋪設的一條長達13公里的海底電纜在挪威斯塔萬格東北部海底完成并開始測試。該電纜將主要用于輸送該公司海上浮動風力發電機所生產的電能。
一旦該電纜完成測試正式開始工作,將輸送電力到挪威Karmфy島上的Rфyrvika地區,在那里再被傳送至當地電網運營商處。
據悉,Hywind還只是一個試點項目。它是StatoilHydro在全球第一個大規模的浮動發電機項目,位于挪威Karmфy島西南10公里處,今年7月建成,并于8月6日安裝風力發電機。
該測試項目將已知技術同全新的環境相結合,為風力發電業開啟了在深水環境中捕捉風能的先河。其浮動設施采用
鋼鐵表面,內部填充可漂浮材料。這種浮力裝置將被置于水下100米處,由3個錨樁固定于海底。電機采用的轉子葉片直徑約為80米,今年7月已對其進行了首次測試。9月8日正式投入使用時還將進行進一步的測試。
根據StatoilHydro提供的信息,該公司負責項目的監測工作,其所用發電風車由西門子公司制造、法國德西尼布公司(Technip)負責建造浮動設施及其離岸安裝、耐克森公司(Nexans)安裝電纜、挪威電網運營商Haugaland Kraft則負責將其電力發送至陸地。
StatoilHydro 公司Hywind項目投資經理Jur Bratland說:“今年夏天,我們一直在努力將浮動設施系泊于3個海底定位處,并對電纜進行鋪設和測試。”
Hywind項目計劃于今年9月末到10月初開始測試發電,測試期將持續兩年,將主要結合風能利用與石油天然氣工業的技術,并將借鑒StatoilHydro長期以來的離岸操作技術專長。
StatoilHydro表示,對該項目實施測試的主要目的在于獲取信息和數據,用于浮動風力渦輪機的可持續發展,并協助降低成本,使浮動風力發電能夠在電力市場上獲得一席之地。該公司同時表示,因具有多年離岸石油天然氣開發經驗,有信心發展好此次的Hywind項目。
對深海管道進行熱鑄處理
據悉,挪威國家石油海德羅公司(StatoilHydro)已于8月12日完成了對其位于挪威海域的Ormen Lange天然氣田的海底管道的熱鑄處理。
Orman Lang天然氣田出產的天然氣經鋪設在800至1100米深海底的天然氣管道從挪威西海岸輸送到英國東海岸,管道全長達1200公里。因此,此次對這些管道進行的熱鑄處理是迄今為止全球最深的海底管道熱鑄處理作業。
據悉,對海底管道的熱鑄處理包括維修、更換或連接處于高壓下的天然氣輸送管道。采用熱鑄處理過程可以減少停機帶來的昂貴費用消耗,并能簡化新管道系統接入現有輸送設施的程序。
StatoilHydro還稱,熱鑄處理方式的另一個優點在于能夠增強對天然氣輸送管道深水區域處理的靈活性。此次進行的兩處熱鑄處理作業均位于Ormen Lange氣田860米水深處,主要目的是要將Ormen Lange氣田南部的新海底模塊同海床上現有的設施連接起來。
StatoilHydro海洋技術和業務副總裁威肯說:“采用了熱鑄處理方式,能夠刺激生產管道,大幅降低成本。遠程進行熱鑄處理利用了許多類似潛水員潛入水下作業的技術,但是具體采用的技術要遠比人力潛入水下作業進步得多,并且該技術已被調整,以適應相應水深的壓力及其他一些情況。”
根據StatoilHydro公司網站提供的信息,此次進行的兩項熱鑄處理是在100個傳感器的協助下從水面進行檢測和控制,并在海床上安置了23臺水下照相機和18臺水下計算機,獲得的相關數據將通過重型電纜傳輸出來。Ormen Lange氣田的所有設備均位于水下800米至1100米,在水面上無法看到。
威肯還解釋說:“開發相對成熟區域能夠節省大量費用,比如此次采取的熱鑄處理方法就可以利用現有的管道,其新增管道也可以很方便地連接已有的、運行能力依然良好的基礎設施。另外,使用遠程熱鑄處理也比人力深海潛水安全得多。此次進行的熱鑄處理作業充分表明該技術是可以在深水域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