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爭奪
其實自1998年,中石油、中石化之間進行的類似火拼就已存在——2002年以前,它們為了爭奪深圳一座油庫,竟將價格抬升至8億元上方;在河南,雙方員工為爭奪加油站控制權甚至大打出手。
自那以后,中石油、中石化高層開始謀求協作,中石化幫助中石油代銷一部分成品油,作為交換,中石油向中石化提供部分原油。
然而2009年后,由于國內煉油產能過剩,雙方對市場的爭奪又趨激烈。
來自工信部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成品油表觀消費量僅2.21億噸,產量卻達到了2.27億噸,成品油過剩600萬噸左右。而隨著新建產能的陸續投產,有機構預計,隨著2015年國內煉油產能將達7.5億噸,過剩產能或達2.2億噸。
2 009年底,中石化旗下鎮海煉化決定啟動第二期擴能改造的前期規劃,該項目計劃將過去的2300萬噸煉油能力提升至4300萬噸,同時將現有的100萬噸乙烯裝置提升至200萬噸。
“現在我們每年都有新增加油站的任務指標,這一方面源于城市的發展需要,但更重要的是提前搶點,為后來者打造無法逾越的門檻。”一位中石化銷售系統高層坦言。
據他介紹,中石化總部要求省級銷售公司對當地高速公路沿線的加油站網絡要做到逐個爭奪,絕不放過;對新城區加油站網點要積極拼搶,一旦失手,即布置周邊加油站點進行包圍。
同時,中石化還在批發、直營渠道上做文章,力求在分銷網絡上獲得競爭優勢。
“據我所知,它們今年要求下屬銷售公司加大市場成品油的采購量,力爭將地煉、中石油的過剩資源都吸納進自己的分銷體系。這樣做,短期看來是利潤薄了點,但從長期來看,這將極大地擴大中石化的分銷能力。一旦其新增產能投產,即可迅速達到高產能。”東方油氣網副總經理鐘健說。
作為競爭對手,中石油也不甘示弱。
據廖開順介紹,自今年以來,中石油依靠上游原油開采板塊豐厚的利潤,在南方成品油銷售市場投下巨資,目標就是要構建自己的南方加油網絡,以便為新建的廣東揭陽煉油、廣西欽州煉油、待建的臺州石化項目等構建下游的銷售平臺——在山東、湖北、廣西,中石油這種一擲千萬金的場面已多次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