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伴式合作
在瓦西特省(伊拉克東部省份,位于巴格達南部160公里)的艾哈達卜油田,大約200名中國工人已經開始工作。路障和大批守衛在保衛他們的工作。
“人們知道他們沒有參與侵略和制裁,”伊拉克北方石油公司高級工程師艾哈邁德?阿卜杜勒?里達爾說。他正在與中國工人一起合作開發這塊油田。“他們和我們是伙伴,”這和傲慢的西方企業形成了鮮明對比,他說。
中國人和法國人也進入了當地水泥行業。中國企業已經開始在伊拉克南部建造總價值近10億美元的發電廠。中國和阿聯酋也正在與伊拉克談判建造住宅區。伊拉克官方的消息顯示,法國汽車制造商雷諾和德國的梅賽德斯-奔馳也在與伊拉克談判,生產運輸卡車。韓國也與伊拉克簽署了諒解備忘錄,將在伊拉克南部修建數百萬美元的鋼廠,以及一個發電廠。土耳其人則贏得了一系列建設和政府服務合同。
至于美國,除了通用電氣公司的30億美元電力設備合同,以及波音公司的一筆訂單之外,伊拉克和美國官員都很難再找出其他美國在伊拉克的投資。根據2009年的一項伊拉克私人投資報告,除了上述兩筆石油服務合同之外,美國企業在其他領域的投資都處于墊底。
阿聯酋是伊拉克最大的投資者,阿聯酋計劃在伊拉克投資700億美元。其次是韓國,土耳其和伊朗同樣是伊拉克的主要貿易伙伴。
根據今年3月美國國務院發布的伊拉克投資環境評估指出,潛在投資者應該做好安全成本的預算;此外還包括混亂的商業登記或者商業簽證程序;伊拉克政府長時間的付款拖延;時常不可靠的合同糾紛解決機制等。評估稱,腐敗仍然十分普遍,中央計劃經濟體制和國有企業繼續阻礙經濟發展。
但有些國家則認為,盡管風險很高,但伊拉克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法國政府最近在巴格達建立了一個辦事處,作為對法國企業的支持。“這是一個富饒的國家,”法國駐伊拉克大使鮑里斯?包里隆說。“在全球正處于衰退的時候,我們需要找到任何能令我們增長和擴張的機會。”
去年秋天,法國政府幫助安排了100名法國商人參加在巴格達為期5天的交易會。很多其他歐洲和美國代表團最后認為太過危險,放棄了參會。
“我覺得美國人已經膩煩了,”包里隆說。“美國已經有了伊拉克疲勞癥。如果你對一個美國人說:‘你可以去伊拉克做生意,因為那里有很多機會,’這個人會想一想,然后說,‘哦,伊拉克——那個血腥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