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據最新海關統計,我國出口汽車已連續3年高速增長,并顯現以商用車為主的特點,特種專用車、載重車、大中型客車和特種用車占據大部分份額,占汽車出口數量的65%和出口金額的72%。我國商用車已步入高速發展軌道。
上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以特種專用車、載重車、大中型客車為主的商用車,已成為我國出口汽車的“主力軍”,其出口量占我國出口汽車總量的65%,占出口金額的72%。
近年來,尤其在經過產品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后,我國的商用車,無論卡車還是客車,均涌現出一大批質量優良、性價比高、競爭優勢明顯的新產品。這些新產品不僅成為國內市場用戶的新寵,而且受到眾多國外客商青睞,紛紛駛向海外市場。
產品結構調整見成效
商用車產品結構調整后,從2002年來進入一個較快發展階段。一批技術陳舊、污染環境、質量與性能不能滿足用戶需求的老產品,逐漸被技術先進、環保達標、品質優良的新型產品取代。
以重型卡車為例,目前國內主流重卡企業的主打產品,幾乎都是2002年以后推向市場的。如解放的J5與J6系列重卡、東風的天龍與大力神、中國重汽的豪濼與黃河王子、陜西重汽的德龍、重慶紅巖的新大康,以及柳汽的龍卡與霸龍507等,有的是上市時間不久的當家產品,有的是代表企業形象的旗艦產品。我國自主品牌重卡的崛起,使進口洋品牌重卡在國內市場“銳氣大減”。
再看輕型卡車,國內骨干輕卡企業自2004年以來,紛紛涉足不曾涉及的高端產品領域,如東風股份公司的東風之星、江鈴的凱運、福田的歐馬可、江淮的帥鈴Ⅱ等。這些企業在其他細分市場的主力產品,也都是近年來陸續投放市場的,如東風股份的金霸與金剛、江淮的威鈴與駿鈴、福田的超越與捷運、南汽躍進的鉆卡與小虎等。
在客車產品中,大中型客車產品結構調整成效最為突出,骨干客車企業均推出了能夠代表當今我國客車行業較強開發實力,且技術水平與國際知名品牌客車相當接近的高端產品。如宇通的萊茵系列豪華客車、蘇州金龍的A80客車、廈門金龍的英雄與天劍系列等。為適應市場發展需求,國內主要客車企業還分別開發出具有較高水平的13.7米雙后橋旅游客車,以及18至25米長大容量鉸接式低地板BRT公交客車。
今年3月,世界客車聯盟秘書長魯克在上海客車展上評價中國客車時說:“中國客車近年來進步非常快,與國際知名客車相比,已沒有多大差距。”
排放水平明顯提高
2004年,繼第一階段汽車尾氣排放標準實施之后,我國開始執行國Ⅱ排放標準。為了配合該標準的實施,各商用車企業相繼推出了達到國Ⅱ標準的產品,排放水平得到提高。2006年,北京市為使首都的天更藍,提前實施了國Ⅲ排放標準。為占領北京市場的制高點,很多卡車企業紛紛攜新產品高調宣布,達到國Ⅲ排放標準的卡車進入北京市場。
客車企業更是先走一步,有的大中型客車廠家在北京實施國Ⅲ標準之前,就推出了達到國Ⅲ甚至國Ⅳ標準的公交客車。某些企業開發的零排放純電動公交客車,去年已經駛上北京街頭,不少輕型客車生產廠家也向北京市場推出了達到國Ⅲ標準的產品。實踐證明,在嚴格標準的推動下,我國商用車排放水平明顯提高,競爭力得到進一步加強。
批量出口海外市場
隨著產品結構調整的逐步到位,我國自主品牌商用車不僅在國內市場的主導地位更加堅固,而且出口海外市場的形勢也越來越好。過去商用車出口規模和批量都不是很大,出口的對象也比較零散,猶如在國際市場打游擊戰。今非昔比,動輒出口三五百輛車的規模已不算新聞,一次簽訂上千輛商用車出口大單,也非個別現象。中國重汽曾與伊朗簽下上萬輛重卡的訂單,江淮汽車今年前8個月商用車的出口數量就已經突破萬輛大關,今年底有望創下商用車出口1.6萬輛的最高紀錄。
現在,海外市場已經納入眾多商用車企業的整體發展戰略。可以預見,我國自主品牌商用車將憑借競爭力越來越強的產品,在國際市場將有更大的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