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東海油氣田到南沙群島,從馬爾維納斯群島到北極,潛藏在海洋深處的油氣資源越來越引起各國的躁動。在陸上重大油氣發現可能性越來越小的背景下,一場規模空前的海洋油氣爭奪戰即將上演?
躁動的海洋
陸上油氣資源越來越少,海底探明油氣儲量不斷增加,海洋變得越來越躁動,日漸成為各國能源爭奪的新戰場。
陸上油氣資源量的逐年減少,迫使各國紛紛將尋找油氣的目光轉向了海洋。
隨著中日撞船事件導致的爆炸性傳播效應,海域爭端問題再次以強烈的沖擊力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9月7日上午,一艘載有約15名船員的中國漁船被日本海上保安廳巡邏船沖撞。而后又與追蹤的另兩艘日本巡邏船中的一艘發生碰撞。隨后日方登船檢查,并非法扣押中國船長詹其雄,在中方的嚴厲交涉下,17天之后,詹其雄才被釋放。
有分析指出,中日爭端目標不在于一個小島,而是這一海域豐富的油氣資源。事實上,近年來國際間的海域爭端一直都沒有間斷過,而且呈逐步上升的態勢,目的都是為了油氣。
從年初英國與阿根廷馬島海域爭端再起,到隨后北極列強圈地達成協議,再到東海游弋的日本巡洋艦以及南海諸鄰國林立的鉆井平臺,在即將過去的2010年,國人迎來了又一個睜眼看世界、睜眼看海洋的歷史性機遇。
盡管海洋爭端日益復雜化,貫穿核心的主題卻從未改變——由于全球陸上能源的日益枯竭,人們對海洋油氣資源的爭奪愈演愈烈。
統計顯示,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世界主要產油區年均產量降低2.6%,而截至2008年底,全球已有66個國家能源生產達到峰值。但從2000年至今,全球石油年消費量已從34億噸增加到42億噸,在今后的幾十年內,增長的趨勢依然不會減緩。
與陸上石油儲量和產量大幅下降相對的是,全球海上油氣產量和探明儲量卻穩中上升。全球近十年發現的大型油氣田中,海洋油氣田已占60%以上,截至2009年,海上油氣探明儲量達452億噸,而專家預測說,這一數據大概僅占全部儲量的20%。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預測,2030年全球石油消費量為1.05億桶/天。在未來的20年間,全球石油產量平均每年至少要保證76.4萬桶/天的增量,而海洋石油資源將是未來石油產量的重要來源,全球50%以上的油氣產量和儲量將來自于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