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成我國對外投資主要領域 具備走出去條件
[加入收藏][字號:大 中 小]
[時間:2010-11-11 來源:中國能源報 關注度:0]
摘要: 2009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達到565億美元,名列全球第五位,發展中國家首位。這是本報記者11月1日從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的。
商務部副部長陳健介紹,據商務部統計,截至2009年底,我國1.2萬家境內投資者在境外設立對外...
“2009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達到565億美元,名列全球第五位,發展中國家首位。”這是本報記者11月1日從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的。
商務部副部長陳健介紹,據商務部統計,截至2009年底,我國1.2萬家境內投資者在境外設立對外直接投資企業1.3萬家,分布在全球177個國家和地區。境外企業資產總額超過1萬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累計金額2457.5億美元,居全球第15位和發展中經濟體第3位(前兩位依次為中國香港地區、俄羅斯)。
11月1日首次發布的《中國對外投資合作發展報告2010》明確指出:中國對外投資進入加速增長期。該報告分析認為:2010年以來,世界經濟緩慢復蘇,國際直接投資呈現恢復性增長。中國綜合國力日益增強,為對外投資提供了內生動力和支撐。目前,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接近3700美元,根據國際直接投資發展周期理論和國際經驗,中國已具備大規模“走出去”開展對外投資的條件。
據本報記者了解,經過30年多年的發展,中國對外投資已從過去以貿易領域為主,逐步拓寬到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金融業、資源開發、工業生產等行業在內的更廣泛的產業領域。其中,金融業、采礦業、交通運輸和制造業等成為目前對外投資主要行業領域。以2009年為例,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采礦業為133.4億美元,較上年增長12.9%,占當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的23.6%。
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延續了近10年來迅猛發展的勢頭。去年完成營業額777億美元,同比增長37.3%;新簽合同額1262億美元,同比增長20.7%。2009年新簽合同項目主要集中在鐵路、公路、電站、房屋建筑以及
石油化工領域。本報記者發現,去年新簽合同行業中電力工業和石油化工業所占份額明顯上升,新簽合同額超過10億美元的大項目有6家是能源合作項目。
隨著中國對外投資的增長,一些負面議論在部分外媒出現。對此,陳健坦言,這些評論“是不完整、不全面的”。他指出,在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合作發展的同時,給投資東道國也帶來了很多有益的地方。比如,通過資源能源合作,幫助東道國提高資源附加值,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動力。例如: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與馬來西亞、加拿大等國企業合作開發蘇丹的石油資源,建成了年產2700萬噸的油田生產能力,3000多公里的輸油管道,以及年加工能力500萬噸的煉油廠,幫助蘇丹建立了上下游一體化的現代石油工業體系,蘇丹經濟發展獲得巨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