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0月11日凌晨消息,據本周公布的美國政府數據顯示,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
美國能源部下屬能源信息署(EIA)本周公布報告稱,中國已在9月份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凈原油進口國,主要由于經濟增長速度相對較快,且汽車銷售表現強勁。報告表明,9月份中國的日均原油消費量較產量多出630萬桶,這意味著中國必須進口同等數量的原油來填補這一差額。
報告稱:“中國原油需求的穩定增長已經使其在2013年9月份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凈原油進口國。EIA預測,這種趨勢在2014年中還將繼續下去。”
中國經濟的繁榮增長已經提升了個人收入及全球影響力,但同時也刺激了進口原油和天然氣的需求。在汽車擁有量增長的形勢下,中國的城市污染情況日益嚴重,加大了政府所面臨的來自于本國民眾及其他國家的壓力,必須采取措施來控制污染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但EIA報告同時指出,由于美國的人口總數僅相當于中國的三分之一左右,因此人均原油消費量仍舊遠高于中國。據EAI公布的這份《短期能源前景》(Short-Term Energy Outlook)報告顯示,9月份美國的原油及其他液體化石燃料的日均消費量為1860萬桶,而中國為1090萬桶;與此同時,美國原油及其他液體化石燃料的日均產量為1250萬桶,而中國則僅為460萬桶。
中國現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其經濟增長速度正在放緩,但預計今年增速仍將達到近8%,遠高于美國經濟增長預期。按銷售量計算,中國汽車市場則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雖然這一市場也正在冷卻,但8月份的銷售量仍舊增長了11%.
中國政府正在鼓勵風能和太陽能項目的開發,同時鼓勵電動汽車或天然氣動力汽車的使用。但是,預計在未來的數十年時間里,汽油仍將是中國主要的汽車用燃料。
中國政府已經推出了一些措施來提高能源強度,這些措施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仍舊遠落后于發達經濟體。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為止,中國還能利用大慶油田等本土來源滿足自身的原油需求,但經濟的繁榮發展令原油產能相形見絀,且來自于現有來源的原油產量預計將會有所下滑。
這種形勢迫使中國更多地依賴于進口原油來滿足需求,尤其是從沙特阿拉伯和伊朗進口。國家領導人認為這是一種戰略性的弱點,因為海灣地區可能會陷入不穩定的局面,而伊朗則面臨著政治上的孤立。
EIA指出,在過去兩個月時間里,中國的本土原油生產由于受到夏季洪澇的影響而受到阻礙。國有石油公司及其海外合作伙伴正在投入巨資,在國內尋找新的原油儲藏,并致力于甲烷等替代性能源的開發工作。但到目前為止,這些公司還沒能找到足以與大慶油田規模相媲美的原油儲藏。在海外市場上,中國國有石油公司已經投資了數十億美元,在伊拉克、中亞地區和非洲地區開發原油和天然氣資源,其中一部分旨在進口到國內,但很大一部分則面向其他市場出售。
與此同時,美國的原油進口需求則已經有所下降,原因是水壓致裂及其他技術為新的本土能源供應開啟了大門。EIA報告顯示,在今年前9個月時間里,美國原油及其他液體化石燃料的日均需求量增長了11萬桶左右,增幅僅為0.6%,部分原因是能源效率有所提升。報告還預測稱,明年消費量將下滑0.4%。
整體而言,明年美國仍應是全球最大的原油消費國,日均需求為1870萬桶左右,但這一數據與2005年的2080萬桶相比有所下降。EIA預測稱,明年中國的日均原油消費量將為1100萬桶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