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化“國有化”是必然
委內瑞拉、玻利維亞是南美地區推行石油國有化的典型代表,也可以說是全球石油國有化浪潮的主要發起者之一。從兩國推行國有化所遇到的問題看,如果操作不當,很有可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推行國有化的國家基本上都是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發展水平、資金實力、管理技術方面存在一定的先天不足,這一點具有共性。從技術經濟方面看,石油行業是高投入、高風險行業,需要先進的勘探開發技術和管理水平。只有廣泛吸納各方力量方有可能推動資源國石油工業可持續發展。即使像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也在不斷通過吸引外資來推動本國石油工業的發展,更何況不發達國家。過分強調民族主義有時會將發展機遇排除在外,對本國的發展是有害的。經濟實力弱小的資源國如果搞關門主義,效果只能適得其反。
玻利維亞和委內瑞拉宣布執行石油國有化政策后,均遭到外資公司不同程度抵制,為應對國有化后資金不足等問題,兩國不得不加強聯合。這就值得人深思。2006 年5 月3 日,玻利維亞與委內瑞拉簽署能源合作協定,玻利維亞國營石油公司和委內瑞拉石油公司建立了戰略聯盟,共同開發玻利維亞的天然氣資源。驅逐外資公司,用自己的難兄難弟取而代之,依然需要合作,這一點可以說是具有諷刺意味。同時,這樣的做法也會使得人們對其政策產生懷疑,去質疑他們的國有化大旗能打多久。
現階段的資源國已經具備了同過去完全不同的國際地位,具備了獨立的政治、經濟地位。如果說第一、第二階段石油國有化由于受到帝國列強的干預和鎮壓而不徹底的話,那么現階段的他們具備了獨立自主的政策掌控能力,沒有必要搞對抗。換句話說,只要資源國政府對石油行業的監管到位,國家利益就能夠得到保障,根本沒有必要去搞關門主義。這符合行業發展規律。因此,資源國一方面推行國有化,另一方面受資金、管理等水平限制又不得不擴大合作力度,這具有必然性。目前,俄羅斯的“去國有化”便是例證之一。
當前國內有一種流行的說法,認為本次金融危機過后,資源國會普遍實施“擴大開放,收緊政策”的做法。對于此評價是否真實體現了資源國政府的意志目前尚不能定論,但即使是真的體現了,那也一定不能長久。因為這樣的政策只能是資源國的一廂情愿。市場交易是公平交易,資金也總是流向有利可圖的地區。一味強調政策緊縮,不給投資者留有盈利空間,開放力度再大也沒有用。
世界上主要的油氣資源國發展水平都比較低,在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方面比較缺乏。如果僅僅依靠他們自身的力量而不借助外力,石油工業很有可能走下坡路。而石油工業基本上是產油國的經濟命脈,一旦石油工業發展遲緩,必然引發連鎖效應,影響社會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委內瑞拉、玻利維亞就是例子。這一點相信產油國政府自然意識得到。有了這些因素的存在,強勢“國有化”的褪變也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