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龍”報告
面對環保組織“烏龍報告”的指控,中石化官方沒有做出正面回答。綠家園等環保組織也表示,目前中石化方面沒有跟他們取得聯系,但他們希望能夠與企業展開對話,對相關細節進行進一步的核對。
11月4日,中石化一位“相關負責人”對媒體表示:經再次核查,該44項與《報告》“略有出入”的記錄,其中4項信息有誤,存在的問題經當地主管部門核實確認,非中國石化問題;2項屬于正常的污染防治及減排計劃,不屬于違規問題;其余38項已完成整改36項,另2項預計2010年底完成整改。
上述負責人同時指出:“NGO所稱的24家子公司涉嫌環境違規的問題,我們也做了詳細的內部排查。調查發現,公司并不存在這些問題。有些內容是NGO自己搞錯了,有些子公司則是已整改過的,但NGO并不知道。”
對此,前述中石化辦公廳負責人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說,該“相關負責人”的說法就是中石化方面的正式回應。“中石化作為一家負責任的大型國企,在事關國家、社會的大事上不會馬虎。有問題我們就解決問題,如果沒有問題當然也不會違心背負。這件事情已經對公司的聲譽造成了很大傷害。”
對于中石化的這一說法,環保組織并不認同。綠家園總干事倪一璟提出疑問說:中石化說一些環保違規項目已經經過了整改,到底是如何整改的?有沒有得到權威機構的確認?環保組織查詢公開信息時確實發現存在違規問題,希望中石化公開更多的細節。
馬軍則告訴記者說,環保組織持一個開放的態度,愿意接受中石化的說法。如果確實是信息有誤,環保組織將及時做出更正。
“我們自己有一個數據庫,從2006年起就開始搜集企業的違規超標記錄,數據信息從當時的2000多條增加到現在的7萬條以上,我們是在對比中石化環評報告和數據庫信息之后得出的結論。”馬軍說。
面對雙方的各執一詞,外界莫衷一是,相關情況只能等待環保部的核查結果作出了斷。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中石化環保報告中存在的一些瑕疵不容回避。
例如,環保組織指控的中國石化廣州分公司環評不實問題。2008 年初,中石化廣州分公司因有污染物嚴重超標等原因,被評為‘紅牌’,列入環保嚴管企業名單。《報告》307頁指出:“截至報告完成時已經摘牌。”
記者查閱廣東環保網發現,在今年4月19日廣東省環保廳對2009年廣東省重點污染源環境保護信用管理評價結果的公示中,“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為黃牌,且其前面無特殊標記和說明。
廣東省環保廳環境監察局人士告訴記者說:依照評價標準,綠牌為環保誠信企業、黃牌為環保警示企業、紅牌為環保嚴管企業。如果黃牌、紅牌加“*”標示則為經整改符合環保要求的企業。2009年的環評公示,中石化廣州分公司并未摘牌,環保工作依然有待加強。
依照公示結果,除了中石化廣州分公司外,中石化在廣東的另一家下屬企業茂名分公司煉油分部同樣位列“黃牌”,且整改狀況為“未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