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演愈烈的北極能源爭奪戰
對這樣一個聚寶盆,以美國和俄羅斯為首,外加同處北極圈的加拿大、丹麥和挪威等國,無不躍躍欲試,相繼宣稱對鄰近的北極地區擁有主權。全球能源緊張讓資源豐富的北極地區成了各方角力的舞臺,而俄羅斯、加拿大和美國則是這場能源博弈的主角。
今年4月,俄羅斯同挪威在北極地區巴倫支海邊界劃分以及能源合作方面達成了初步協定。9月15日,雙方簽署了條約,結束了兩國長達40年的爭端,為聯合開采海上石油和天然氣打開了大門。其實,俄羅斯和挪威的爭端只是近年來多方競逐北極的一個縮影,但這給喧囂了近半個世紀的北極帶來了些許平靜。但是協議中,俄方明確表示,任何跨越兩國邊界的油氣田開采必須聯合進行。由此可見,俄羅斯對北極能源問題不妥協的決心。路透社將北極爭端、南海爭端、日俄島嶼爭端并列為世界主要海洋爭端。
普京2009年8月出席了俄羅斯一個位于北極地區的大油田投產儀式。這個油田的投產將使世界第二大原油出口國俄羅斯在亞洲市場上獲得更多的份額。
早在1984年,美國國會就通過了《北極考察和政策法案》,把美國對北極的科學研究、經濟利益和戰略考量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美國的北極資源研究工作一直沒有放松。在2003年至2005年間,新罕布什爾大學研究院與海洋測繪中心曾兩度派遣研究隊到阿拉斯加北部的楚克奇海進行研究。2008年7月,隸屬美國聯邦政府內政部的地質勘探局經過為期4年的調查,首次證實了北冰洋冰面下蘊藏著巨量的油氣資源。
為了彌補自己地理位置上的相對劣勢,美國還注意與自己的盟友加拿大積極協調合作。從2008年起,加拿大和美國海岸警衛隊的破冰船已經開始聯合對北極進行科考,收集有關北極大陸架和海底的科學數據。
2009年1月,當時的美國總統布什簽署了一份關于北極地區政策的國家安全指令,強調美國在北極地區有著廣泛的國家根本利益,并宣稱美國準備獨自或與他國合作捍衛這些利益。奧巴馬政府還不顧環保人士的強烈反對,有條件地允許殼牌公司開始在環境敏感的波弗特海面鉆取石油和天然氣,這無疑是為進一步開發北極資源邁出的極其重要的一步。
對于加拿大來說,爭奪北極除了爭奪油氣資源外,還牽扯著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著名的西北航道控制權。有關專家認為,北極航道將改變世界貿易格局,形成俄羅斯、北美、北歐為主體的超強的環北極經濟圈,進而影響整個世界的經濟和地緣政治格局。目前,這部分水域是作為加拿大內海而被加拿大政府控制的,但如果冰層進一步融化,那么按照沿岸12海里水域為主權海域的國際標準來劃分,在這些島嶼之間便會有足夠的水域屬于國際水域,而不再受加拿大的支配和控制,所以加拿大希望早做布局。
這塊大蛋糕究竟要怎么切,各國之間的紛爭應該怎么彌合,都是未知數。北極能源之爭難畫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