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和2010年的春天,傅賽都到訪過中國,上一次他是殼牌CFO,最近一次已成了這家老牌石油公司的CEO。傅賽身份的轉變源自本輪危機對能源行業產生的蝴蝶效應,殼牌自2008年第四季度起連續三個季度利潤大幅滑坡,傅賽去年7月上任之前即已著手實施“轉變2009”(Transition 2009)計劃——上、下游版塊業務重組,以及大量裁員(參見《商務周刊》2009年第23期文章《殼牌:大象必須學會跳舞》)。
“盡管我們在2009年換了新的CEO,但是一直遵循的‘更多的上游和更贏利的下游’的全球戰略一直沒有變,只是重點更改了。”殼牌中國集團主席林浩光告訴《商務周刊》,“在中國,不論是上游還是下游機遇都很多,所以這種變革對殼牌中國的意義重大。”
傅賽去年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即將召開之際曾撰文表示,邁向更可持續的能源未來已是眾望所歸,但即使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可再生能源也很難在短時間內代替舊有的化石能源。因此他指出:“我們將不斷提高天然氣的產量,因為這種能源可以較為清潔的燃燒。這有助于在可再生能源瓜熟蒂落之前搭建起一座通往未來的橋梁。”
將業務重心向天然氣領域偏移,也成為了殼牌中國的發展契機。“中國能源企業現在已經具備的勘探、開采技術不是我們的優勢,我們的價值在于向中國市場提供其不具備的技術。”林浩光告訴記者,“現在我們正在運用全球領先的技術參與中國目前比較難開采的天然氣項目,比如頁巖氣、致密氣等。”(參見《商務周刊》2010年第12期文章《殼牌中國:百年后的跨越》)
2005年,殼牌與中石油(11.52,0.21,1.86%)簽署了合作開發陜西長北致密氣的合同。該氣田2007年3月1日開始商業生產,并在2008年提前兩年達到了年產量目標——每年向北京、山東、河北以及天津等地輸送30億立方米天然氣。此外,由殼牌持股55%、中聯煤持股40%以及維羅納公司持股5%成立的石樓北煤層氣項目正處于勘探階段。“從目前的勘探來看,這個項目的前景非常好。”林浩光說。
傅賽2010年3月來到中國的重要目的之一,即是與中石油簽訂一項長達30年的產品分成合同——雙方在四川合作開發一個致密氣項目和一個頁巖氣項目,且每個項目區塊都有4000平方公里。
殼牌與中國能源企業攜手開發的天然氣項目并不局限于中國境內。2009年3月,殼牌與中石油按5050配股組成的合資公司,在今年8月以35億澳元正式完成了對澳洲最大規模煤層氣生產商 Arrow能源的收購。
“中國的能源企業實力強大,我們與其合作算是強強聯手,一起在海外推動業務的發展。”林浩光說,此次在澳洲投資的項目基本是把煤層氣轉化成液化天然氣(LNG),再賣到其他的地方去,當然中國將是主要的市場。
目前天然氣已成為殼牌中國的主要上游業務之一。2008年殼牌與中國合作伙伴簽訂的兩份液化天然氣銷售和購買合同規定,2010年之后將每年向中國提供500萬噸液化石油氣。再加上在馬來西亞和澳大利亞的合資項目每年分別向廣東和上海提供100萬噸液化天然氣,殼牌已成為向中國提供液化天然氣最多的公司。
今年11月,傅賽再次來到了中國,與中石油總經理蔣潔敏會面后,雙方簽署了《加拿大油氣項目一體化合作備忘錄》以及《鄂爾多斯盆地大寧地區煤層氣項目聯合評價協議》。殼牌正朝著傅賽所說的“到2012年天然氣將占殼牌能源總產量一半以上”的目標一步步邁進。
“在中國不論是上游還是下游機遇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