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氣裝備弱勢難改
天然氣的二氧化碳排放比煤炭減少43%,比石油減少28%。預計到2030年,天然氣年產量從現在的3萬億立方米增至4.3萬億立方米,成為全球第一大能源。
隨著全球對能源需求的增長,近期全球計劃建設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氣管道10.6258萬公里,其中79%是天然氣管道。美國專業雜志預測,全球每年遞增管道4萬公里,中國每年遞增1萬公里。我國的天然氣管道發展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因此,我國天然氣鉆井工作量將大幅增長。
高向前表示,目前制約天然氣開發進程的關鍵技術有高壓高溫酸性氣藏開采技術、天然氣地面集輸技術、天然氣井測試系統、氣井排液采氣技術。
高向前指出,我國天然氣鉆采裝備開發面臨的挑戰主要有:一是目前的國產配套開采裝備不能滿足高溫高壓強腐蝕氣田苛刻的開發要求,二是如何更加經濟有效地開采低壓低滲透天然氣資源,三是致密氣、煤層氣、頁巖氣、水溶氣、天然氣水合物等非常規資源亟待開發。
加快優勢產品技術升級
高向前認為,隨著油氣勘探開采對象的難度加大和開采工藝日趨復雜,采油(氣)技術裝備作為油氣田開發目標的實現載體和手段,其重要性愈顯突出。近年來,我國的采油采氣裝備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整體技術水平與石油工業發展要求及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近年來,采油(氣)技術和裝備領域緊密結合油氣田開發的需要,針對油田整體老化、多井低產、低豐低質及生產工藝要求,形成了高含水油田綜合治理、低滲透油藏經濟開發、稠油儲量有效動用、氣藏有效開發,超深及復雜類型油藏采油、完井、井下作業和大修等配套技術和裝備。這些舉措增強了老區開發效果,提高了新增探明儲量的產能轉化效率,促進了各類油氣田開發水平的提高,基本滿足了油氣田開發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