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局勢升溫導致國際原油價格飆升。但分析人士認為,美國頁巖油產量增加是抑制國際油價漲幅的重大因素,國際市場石油價格在突發事件中會出現上漲,但漲勢難以持續。
近來,伊拉克局勢持續升溫導致國際原油價格升至近9個月高點。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市場雖然擔心該國緊張局勢比敘利亞和烏克蘭地緣政治危機拖得更久,但值得關注的是,美國的頁巖油產量增加已成為抑制國際油價漲幅的重大因素,國際市場石油價格并未因突發地緣沖突局勢發生“井噴”。
美銀美林大宗商品策略師埃萊斯分析認為,伊拉克局勢有可能使布倫特原油價格在105至115美元/ 桶區間內波動。如果局勢繼續惡化,這一價格可能進一步上漲10至15美元/桶。目前,伊拉克每日出口原油260萬桶,如果伊拉克原油出口中斷,布倫特原油價格將飆升40至50美元/桶,但這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很小。摩根士丹利大宗商品分析師稱,伊拉克的動蕩局勢已經形成,不大可能很快得到解決,布倫特原油價格可能升至116美元/桶左右。不過,這樣的高位難以持續。法國興業銀行[-0.79% 資金 研報]甚至預測,布倫特原油價格可能迅速上漲,進入120至125美元區間。
國際能源機構(IEA)的最新報告顯示,伊拉克國內的宗派沖突已對未來5年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原油產出的增長潛力構成威脅。2013年至2019年間歐佩克每日增產208萬桶原油的預期,正面臨下行風險。該機構已將伊拉克2019年的產出預測削減了近50萬桶至450萬桶/天。
不過,市場普遍認為,尚無跡象表明原油供應將立即面臨危險。油價漲勢不會一直持續下去,因為美國的頁巖油氣產量增加已經成為抑制國際油價因伊拉克局勢持續飆升的一個重要因素。17日,紐約商品交易所7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不升反降,下跌0.54美元,收于每桶106.36美元。
眼下,受益于頁巖油大量開采,美國從主要能源消費國轉變為能源供應國。統計顯示,美國石油產量正以13.5%的創紀錄速度遞增,當前每日總產量超過了1000萬桶。摩根士丹利發布研究報告預計,2013年至2018年期間,美國原油產量將占全球原油新增供應總量的41%。
國際能源機構日前更宣布,在2020年之前,頁巖油氣開采技術將延伸至北美以外地區。其中,俄羅斯與拉丁美洲就將鼓勵非常規提煉技術較以往獲得更大規模的使用。預計到2019年,美國頁巖油產量將達500萬桶/日,美國以外地區致密油產量可能達65萬桶/日。雖然美國的頁巖油及輕質致密油的儲量占全球總儲量的比重不超過15%,但是,美國在這一領域的發展已經給全球石油市場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并將使北美地區的石油產量到2020年前后占到全球石油供應量的20%。
由此看來,美國和北美地區及世界各地非常規油氣產量未來將不斷增加,不僅能夠彌補因突發地緣沖突局勢造成的石油和天然氣供應缺口,同時也會逐漸改變現有的國際能源市場格局。屆時,決定油氣價格的話語權、國際市場走勢,以及價格漲落的理由和依據都會有所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