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寶雞
石油機械有限責任公司與阿聯酋國家鉆井公司(NDC)第三批沙漠快速移運鉆機出口項目正式啟動。2009年首次合作至今,雙方合同額已累計高達65億元。
這是迄今為止,我國高端重型
石油裝備獲得的最大海外訂單,也是
寶石機械多年潛心攻堅、厚積薄發的縮影,更是中國石油高端裝備核心競爭力和獨特優勢的一次集中體現。
我國石油裝備制造業因油而生、伴油而興,是隨著新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而逐步發展起來的。經過60多年綜合實力的積累,中國石油裝備制造業許多產品的產量已位居世界前列,鉆井、
采油、鋼管、動力、海洋、煉化、天然氣、物探、
測井等,更成為在國際競爭中具有優勢的產品領域。
中國石油集團6月12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十二五”以來,石油裝備制造業國際市場收入穩步遞增,2014年達到42億美元,占全部裝備產品收入的48%。在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帶動下,中國石油裝備“走出去”正加速前行。
有實力才會有市場
6月12日,寶石機械鉆機成套廠的北井場上,十多層樓高的7000米沙漠快速移動鉆機主體模塊,在井架直立狀態下,由動力車牽引,平穩向前移動了22米。同時,重達700多噸的固控系統模塊通過液壓步進裝置,順利完成了前后左右4個方向的移動,并成功實現原地旋轉90度,場面十分壯觀。
“整套鉆機的快速直立移運功能是我們按照阿聯酋客戶的要求自主設計的,也是NDC項目最大的亮點之一。”寶石機械副總經理馬廣蛇介紹說,“這種世界上最先進的移運技術,實現了鉆機免拆裝換位打井,可提高工效近5倍。”
先進的技術、卓越的質量、周到的服務向來是中國石油裝備笑傲市場的利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石油工業的快速發展,使技術裝備引進吸收再創新成為普遍現象。隨著自主創新能力的不斷增強,高移動性拖掛鉆機、超深井鉆機、海洋深水鉆井隔水管……這些一度被國外大公司牢牢控制的高端石油裝備的研發技術瓶頸相繼被寶石機械成功突破,并全面實現了國產化。到目前,該公司已有百余項首創技術填補了我國石油鉆采裝備領域的空白,累計榮獲國家級和省部級科技獎項97項。
值得驕傲的是,這些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裝備,高端成套裝備得到了國際市場的認可,并開始進入門檻高立的發達國家。據統計,截至6月19日,寶石機械累計出口鉆機231臺(套)、
泥漿泵1736臺,出口總額165.83億元,產品覆蓋歐美、中東等61個國家和地區,另有310套寶石鉆機被國內鉆井公司帶到國外作業。
寶石機械總經理郭孟齊透露,在北美高端市場和中東主產油氣區,寶石機械占新增鉆機30%的市場份額。
從以往“靠傳統產品度日”的老國企,華麗轉身為“高精特尖”石油鉆采裝備的制造商、服務商,寶石機械已成為中國石油裝備“走出去”進軍國際市場的典范。
有品牌才有生命力
與出口量扶搖直上相比,產品內在競爭質量的提升是中國石油裝備正在形成的又一個亮點。
近兩年,由于國際
油價低迷、內需刺激不足,眾多裝備制造企業的訂單數銳減,但寶石機械卻接連中標阿聯酋、土庫曼斯坦、印度等鉆機出口大單。截至5月底,這個公司國際市場訂貨累計超過57億元,占訂貨總量的74%,彰顯出強大的品牌優勢。
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品牌既是衡量實力的重要標志,又決定著企業開拓新市場的難度。長期以來,“中國制造”一直承受著品牌之痛,產品只能打上“Made in China”標記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核心技術少,而這一狀況也導致國內石油裝備制造業低端產能過剩,高端創新不足,產品利潤較薄。
歷數全球知名石油裝備制造品牌,其背后都有強大的自主創新能力。寶石機械自1981年首次出口美國150臺抽油機以來,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生命線”工程加以培植,精心鑄造企業金字招牌。2007年,這個公司系列鉆機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2008年,“寶石機械”中文商標及“BOMCO”英文商標圖案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隨著競爭力及品牌美譽度和知名度的提升,寶石機械“走出去”的步伐更加穩健。2005年,他們與中國
石油技術開發公司聯手,首次將7臺成套鉆機出口到北美最大的鉆井公司美國NABORS公司,成功敲開了國際高端市場的大門;始于2007年的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鉆機出口項目,至今已高質量交付鉆機57套,創中國企業向同一國家出口鉆機之最。
NDC鉆機出口項目、迪拜300英尺自升式海洋
鉆井平臺EPC總包項目、俄羅斯低溫鉆機項目、韓國海洋平臺鉆井系統項目……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合作,使寶石機械聲名鵲起,并贏得了廣泛信賴和尊重。目前,這個公司已在30多個國家注冊了“BOMCO”商標,成功躋身國際市場成套鉆采裝備的主渠道供應商之列。
有擔當才能顯風華
經過多年發展和不斷優化,中國石油裝備簽約額過千萬美元的產品已達150多種,其中成套鉆機、長輸管道、專用管材等主導產品年簽約規模超過1億美元。為帶動更多的優勢產品“走出去”,近年來,中技開公司在53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68個境外營銷服務機構,并發揮對外合作牽頭的職能,與裝備制造企業分工合作,形成了上中下游八大類70多種主導產品規模出口的格局。
目前,我國經濟進入轉方式、調結構、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中國制造2025”“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的實施,以及絲路基金和亞投行的設立,為中國石油裝備制造“走出去”創造了難得的機遇。
然而,像1.2萬米鉆機、四單根立柱超深井鉆機、大功率輕型化鉆井泵、海洋平臺鉆井系統這樣的高端產品,在整個中國石油裝備制造業中所占的比例還比較低,因此,中國石油裝備“走出去”之路并不平坦。
價格低廉、高性價比,是當前中國石油裝備“走出去”的一大優勢,但未來要在國際市場擁有更大的影響力,就必須瞄準高端市場,在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更高的產品上下功夫。“下一步將加速開發深水海洋鉆井裝備及水下鉆井裝備,并大力發展適應極地、叢林、灘涂等特殊地理環境的自動化、智能化、輕型化及安全環保產品。”寶石機械總經理郭孟齊告訴記者,“寶石機械不僅僅要‘走出去’,更要‘走上去’。我們的目標是,用高端裝備,占領國際高端市場,不僅僅要叫響寶石品牌,更要提升寶石品質。”
6月10日,中外合資四川海瑞克寶石液壓鉆機有限責任公司(HBS)正式成立。寶石機械將與著名的德國深井鉆機裝備制造商海瑞克公司合作研發先進、高效、安全、環保的全液壓自動化鉆機。
中國石油裝備制造分公司總經理張晗亮透露,接下來,將借助“一帶一路”戰略契機,加強與石油伙伴國的產能合作,實現中國石油裝備的當地制造。同時,推動裝備企業由單一產品“走出去”,向技術、品牌、質量、服務、標準等為核心的綜合競爭優勢“走出去”轉變,力爭石油裝備出口量達到年均增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