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在亞化咨詢主辦的第二屆煤制合成天然氣技術經濟研討會上,賽鼎工程公司人士透露,該公司當日上午與山東新汶礦業集團簽訂了工程總包合同,負責新汶集團新疆年產20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項目的工程建設。
業內人士表示,煤制天然氣將成為我國天然氣市場的重要補充,天然氣價格改革的推進也將使其更具市場競爭力。但目前來看,管線建設和未來天然氣市場的潛在過剩,都將是影響其發展前景的不確定因素。
天然氣前景帶火煤制氣
近兩年來,盡管我國煤制天然氣政策有所收緊,但天然氣的需求前景和價格改革預期仍然在吸引著各路資金的進入。其中主力為神華、中海油、華能、華電、大唐、國電、中電投等大型能源央企,而新汶礦業、同煤、潞安、北京控股等地方國企也在積極跑馬圈地,更有內蒙古匯能煤化工等民營企業的身影閃現其間。
據亞化咨詢統計,截至2010年12月,我國共有近30個煤制天然氣項目處于計劃、前期工作或建設階段,這些項目若全部建成,2015年和2020年我國將先后實現每年440.5億立方米和1268億立方米的產能。
埃森哲最新的研究表明,作為向低碳時代過渡時期的重要能源,天然氣的需求將不斷增長。而據前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介紹,天然氣作為清潔能源,在中國一次能源占的比重只有3.5%,而發達國家天然氣使用量在整個能源當中占的比重超過30%。
據統計,2010年全年我國天然氣產量為930億立方米,而表觀消費量達1051億立方米,供需缺口121億立方米。中石油人士預計,我國天然氣市場需求在2020年將達到3500-4000億立方米。
有關天然氣價格上漲趨勢的市場預期,也讓煤制天然氣項目的前景更加樂觀。亞化咨詢人士表示,價格是影響煤制天然氣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在目前市場價格情況下,我國煤制天然氣項目難與在市場中競爭,但在未來天然氣價格與國際市場價格逐漸接軌的情況下,煤制天然氣將有較好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