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煤炭這十年:黃金十年的儲備到哪里去了
[加入收藏][字號:大 中 小]
[時間:2015-11-10 來源:中國煤炭網 關注度:0]
摘要:
想了許久,與其亂舞刀劍,還不如直接劈開要害。
煤炭黃金十年,一些人如蝗蟲一般緊緊依附在閃閃發亮的烏金上瘋狂啃噬,并且不斷有新的吸血蟲爬進來,他們被俗稱煤倒。許多人因此一夜暴富,而絕大多數煤礦的礦官們更是近水樓臺先得月,他...
想了許久,與其亂舞刀劍,還不如直接劈開要害。
煤炭黃金十年,一些人如蝗蟲一般緊緊依附在閃閃發亮的“烏金”上瘋狂啃噬,并且不斷有新的吸血蟲爬進來,他們被俗稱“煤倒”。許多人因此一夜暴富,而絕大多數煤礦的“礦官”們更是近水樓臺先得月,他們數千元的月薪其實只是個零頭,管理獎、增益獎、例會獎、精神獎等花里胡哨新名詞均出現在了煤礦的財務賬本上,礦官們絞盡腦汁吞噬著“煤炭黃金期”的巨大紅利,各種類別“正常獎金”占了年工資額的十余倍乃至數十倍,少則收入數十萬、多則數百萬、上千萬。
而真正的普通礦工們,并未分得煤炭黃金十年紅利的多少羹。與其它行業相比,煤礦除了效益好、收入有保障之外,并無任何優越性可言。礦工著實當了一回冤大頭,卻成就了礦官的政績。
準確地說,煤炭黃金十年里,礦工們的薪資收入著實沒有像“天價煤”一樣快速上升,還在原地踏步,只是他們不用擔心開不了工資,只是他們吃喝無憂、收入不愁罷了。
眨眼間,煤炭市場進入冬季,烏金立即跌成了石頭價。眾多的煤礦在寒風中苦苦掙扎,廣大礦工們更是首當其沖的受害者,面臨著數月不發工資、下崗分流、自謀職業的窘境。
為什么煤礦不經摔打,一遇寒冬立即陷入苦海。只因為煤礦本身未能在黃金十年間,實現原始資本的積累存儲,被各種豪華建設項目、大手筆投資、礦官們濫發獎金、土豪金享受等行為揮霍殆盡,沒有留下半點應付“寒冬”的家底。
曾有專業人士計算過,一座煤礦如果在黃金十年間,不亂花錢,不亂投資,當煤炭市場進入冬季后,這座煤礦在不出一噸煤的情況下,巨額的儲備資金也足夠支付員工十年的薪酬。
然而,絕大多數煤礦卻將本應過冬的“黃金儲備”家底早早揮霍一空,也未實現轉型跨越發展。最終,苦了奮戰在一線的礦工。
如果礦工們能夠發出一個天問,“煤炭黃金十年掙的錢都哪去了”,這將令誰感到汗顏,誰又能體面地回答這個簡單的問題。
編后語:本文只是一名普通礦工浸潤行業其中多年的一個思考。煤企困境,責任或許是多方面的。但是這記重重的板子打過來,是否也該引起煤企經營者和管理層的反思。在行業黃金期,是否只顧著欣喜、狂歡,忘記了居安思危。本文作者一席話,也給其他正在高速發展、擴張的企業、行業敲響了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