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是中海油在“薄弱環節”中下游迅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
國際石油巨頭殼牌公司可能正在與中海油談判參與惠州煉化的二期項目。
中海殼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副總裁朱明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并沒有否認殼牌可能會參與到中海油的惠州二期項目中,但他同時表示有多家國際石油巨頭也提出了類似的愿望。
作為中國煉化行業的新進入者,中海油選擇中外合作的方式迅速擴大自己的煉化能力。早在一期建設中,中海油就和殼牌合資組建了中海殼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總投資41億美元,2010年年產乙烯95萬噸。
朱明才告訴記者“殼牌在與中海油的合作中贏得了市場,這是他們最大的收獲,而我們在合作中引進了技術、資金和外方比較先進的管理經驗。”
談及正在建設中的惠州二期項目,朱明才表示“時至今日,我們扭轉了一窮二白的局面,也扭轉了外方對我們沒有資金沒有技術的認識,二期項目就算外方參與合作,情況也和中海殼牌的合作不一樣了。”
“我們惠州二期的工程有獨資建設的能力。”中海油惠州煉油分公司黨委書記、中海殼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董事刁國濤告訴記者。
由于在成品油終端銷售環節起步晚,中海油在華南地區采用了并購、租賃、特許經營和合作經營等多種形式來擴張自己的零售終端網絡數量。短短幾年時間,已經在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深圳、惠州等20多個城市鋪開。
多位分析人士告訴記者,中海油上游油氣資源的優勢較大,煉油能力又在近年大幅提升,其油源基本不成問題,但目前內地加油站網絡已基本建設成熟,在新區域進行市場拓展難度很大。中國能源網首席資訊官韓曉平認為,通過和民營企業合作的方式鋪設渠道網對于雙方來說都是可以接受的選擇。
由于采取了與民營加油站結盟的方式推進,中海油在華南和華東地區的擴張較快。資料顯示,其與民營連鎖加油站上海星城、寧波協和加油站等的合作,讓其較快打開了華東市場的局面。
目前中海油的發展規劃吸引了多家民營加油站業者,并爭相遞上自己的資料尋找合作機會。“對于擁有10座加油站以上的企業,中海油傾向于通過股權合作進行收購”。中海油煉化有限公司銷售分公司加油站開發經理黃心青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海油的收購計劃靈活,僅會要求51%的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