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電改9號文出臺以來,各地電力改革探索不斷深入,發改委也在近日同意云南、貴州兩省作為首批綜合電改試點,彰顯了國家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與發展的堅定決心。新一輪電改意義重大,務必“軟硬”兼施:“軟”的層面,應從制度上以價格的自由競爭為改革核心,“放開兩邊,管住中間”;“硬”的層面,應從技術上以特高壓電網和儲能產業的發展為代表,為電能自由交易、輸配奠定物理基礎。
其一,輸配電價改革有效“放開兩邊”,發電方與用戶雙雙解放。過去的電價機制是“管住兩頭擠中間”,發電側的上網電價和銷售側的目錄電價是國家發改委定價,中間留有模糊成本。輸配電價獲批以后則是“管住中間放兩頭”,相當于電網公司獲準了高速公路通行費的標準,用戶方和發電方的價格可以全部放開,所有企業都可以進入市場實行直接購電,最終形成“多買方——多賣方”的市場結構,這也有利于為用戶提供更為廉價的電力產品。
其二,“管住中間”但也激活了中間,推動電網企業轉型升級。電網的主要收入來源從原來統包統銷的購銷價差,轉變為按照輸配電價收取過網費。對電網企業而言,過網電量越大,收入就會越高;而定價機制越合理,用電企業越會積極用電生產。如此一來,既能提高電網企業的運行效率,強化其成本約束;也能提升電網公司在過網定價環節形成良好機制的動力。尤其是能夠促進電網企業“補短板”,加快推進電網線路輸配能力的高速、高質、高量建設,提升電網基礎設施創新升級。
電力價格市場化改革,從制度上使電力市場有效競爭與自由交易成為可能。而特高壓電網和儲能產業,則事關電能的流通與儲存,是電力市場高效、自由交易的物質基礎。因此應大力發展特高壓電網以搭建電能的高效輸配網絡,并嘗試從應用端入手刺激儲能產業發展,構建電能的低成本中轉站。
一要大力發揮特高壓電網技術優勢。具體而言:首先,特高壓電網具有較好的穩定性和兼容性,對于電力市場化交易的技術要求意義重大。其有利于協調各級電網的發展,確保輸電的安全、清潔、高效、可持續供應;其次,特高壓電網的廣泛運用有助于解決區域市場不匹配的問題。
二要從應用端誘發儲能產業發展。儲能公司可比作供貨商(發電廠)及快遞公司(電網公司)的倉庫,其直接改變了電力即發即用的傳統模式。儲能公司越能發揮好倉儲作用,就會有越多的能源載體從化石轉化成電力來開展交易,同時儲能能夠實現平滑輸出,消除晝夜峰谷差,滿足新能源發電平穩、安全接入電網的需求,是涉及能源安全的重大戰略性技術。
一旦相互開放、交易活躍、跨省區的全國性電力市場搭建成型,就會從需求側激發儲能產業創新行業技術,提升商業模式,最終形成可推廣的儲能技術及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