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領導人峰會今年將在杭州召開,各專業部長會議已經陸續開幕。近日,G20能源部長會議在北京雁棲湖國際會展中心召開,由國家能源局與國際天然氣聯盟舉辦的G20天然氣日活動也同時舉行。
本次部長會議共達成了四項成果,包括一個主文件和三個附屬文件。主文件是《2016年G20能源部長會議北京公報》;三個附屬文件分別是《加強亞太地區能源可及性:關鍵挑戰與G20自愿合作行動計劃》《G20可再生能源自愿行動計劃》和《G20能效引領計劃》。
2014年下半年以來,以石油為代表的能源價格出現大幅下滑,時至今日全球能源市場仍震蕩不已。
6月30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國際能源安全研究中心發布的《世界能源藍皮書: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16)》(以下簡稱《藍皮書》)指出,2015年,受全球需求增長乏力等因素影響,世界能源行業呈現出跌宕起伏的發展局面。
據國家能源局副局長李凡榮介紹,《北京公報》提出G20成員國將在能源應急措施等領域開展合作和對話,實現能源來源和通道的多元化,不斷加大能源投資,避免能源市場動蕩,提高可持續能源安全。
看好中國天然氣發展前景
石油價格在過去幾年的大幅下滑,不僅石油行業自身版圖可能重建,也對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產生巨大沖擊。
以天然氣行業為例。伴隨著石油價格的下滑,全球天然氣價格亦大幅下跌,美國天然氣價格幾乎呈直線式下跌,其中現貨價格跌至1998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在此背景下,中國也大幅下調了非居民用天然氣最高門站價格,并對天然氣定價機制進行了相應改革。“在其他能源價格下滑的時候,天然氣價格如果沒有及時跟上,會導致天然氣丟失更多市場份額。”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
此外,盡管天然氣比煤炭、石油更加清潔,但化石能源的本質使得其在與風能、太陽能做比較時依然存在劣勢。
在G20天然氣日活動上,北京燃氣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雅蘭代表企業發問:天然氣應該是未來達到理想的能源彼岸,還是說只是一個橋梁?李雅蘭認為,這樣的認識混亂,我覺得對我們發展天然氣確實有一定的影響。
李凡榮在致辭中表示,天然氣是潔凈和高效的化石能源;同時,天然氣也是經濟和可持續的清潔能源,在供應穩定性、技術可行性和使用靈活性方面具有獨特優勢。中國對天然氣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他同時強調,在看到天然氣巨大發展潛力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天然氣行業所面對的困難和挑戰,如儲存運輸成本居高不下、貿易定價方式亟待創新、可再生能源發展帶來的競爭壓力不斷增加等,需要全行業行動起來,共同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
能源結構轉型不可逆轉
受石油、煤炭價格下降影響的能源還不止是天然氣,不過從《藍皮書》公布的數據來看,面臨低油價的不斷沖擊,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仍然保持了良好發展勢頭。
2015年全球風電裝機容量同比增長了17.2%,增速較2014年的16.4%繼續提高。其中,2015年中國風電裝機增量獨領風騷,占全球增量的51.8%。
2015年世界可再生能源發電也穩步增長,其中德國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和消費量均創歷史新高,2015年德國約1/3的電力消費來自風力、太陽能、水力和生物質能發電,較2014年的27.3%實現了較大增長。
此外,福島核電站事故之后被打入冷宮的核能也大有復蘇之勢。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院長、國際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黃曉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全球范圍內核電發展逐步復蘇,公眾對核電的信心有所恢復,2015年全球核電裝機容量實現了小幅增長。
《報告》認為,全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發展和核能的復蘇,逐漸對石油等化石能源形成了一定規模的替代效應。
有觀點認為,石油作為目前全球最主要的化石能源,其產量已經達到或者接近峰值,全球能源消費和生產結構已經臨近重大變革。
黃曉勇分析,客觀來看,這或許已是一種趨勢,但短時期內經濟、社會發展依然需要倚重油氣能源。能源結構轉型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人類對能源的利用必將隨著生產力水平和科技水平的提升而向著清潔化、高密度轉型,但轉型需要一個由各種促成要素集合、發展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