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指出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發展的動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計、強國之策,對于推動經濟結構調整、打造發展新引擎、增強發展新動力、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具有重要意義。
深圳作為改革開放前沿也被外界賦予“創新之城”、“創客之都”稱號,而作為南方電網公司直接管理的全資子公司,深圳供電局從誕生之初便攜帶創新基因,無論是自造網紅,將原本比較嚴肅的供電業務、用電科普知識泛娛樂化傳播,還是率先試行新的輸配電價機制,探索增量配電網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圳供電局都一如既往走在前頭。
業內認為,供電企業作為國有企業的一份子,在初步完成產權制度改革和基本建立起現代企業法人治理機構以后,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企業科技進步管理創新。“與歷年情況相比,創新在我們‘十三五’規劃中得到的重視是前所未有的”,深圳供電局方面表示,“十三五”期間將積極響應號召,加強科學技術對電網發展的支撐作用,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激發員工創新熱情,以創新驅動電網發展。
內:“草根”創新蔚然成風
深圳供電局生產技術部科技管理科汪偉介紹,今年以來比較矚目的有兩個科技項目,一個是國家863 項目“基于柔性直流的智能配電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這是深圳供電局首次作為牽頭單位參與國家級科技項目,今年4月已經通過國家科技部組織的技術驗收;另一個是深圳灣生態科技園智能電網示范項目,能夠實現配電網智能運行及故障自愈、分布式能源的智能化協調和調度等。
汪偉表示,接下來深圳供電局還有多個科技項目將要完成,比如正在大力推進的多技術融合的多旋翼無人機系統應用技術研究項目,這是提升輸電線路運維效率的一個重大舉措。汪偉說,原先是人沿著線路巡視,現階段是人巡、機巡相結合,未來將是機巡為主,人巡為輔,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如果說上述創新項目過于“高大上”,那么來自基層一線職工全面參與的創新或許更“接地氣”。
46歲的王世祥便是深圳供電局眾多草根人才中的一個,從事繼電保護工作長達23年,被同事戲稱為電力“極客”。王世祥對繼電保護科研創新的癡迷與孜孜以求,至今個人專利及軟件著作權逾百項,發表論文30 多篇,完成的科研成果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 項,獲“中國技術市場金橋獎先進個人”、“南方電網公司首屆表揚立功一等功”等多項榮譽。
獨木難成林,一項項新技術和專利的出爐,除了個人的聰明才智外,也離不開團隊的“賽馬”式的創新氛圍。以福田供電局為例,內部創立于2009年的青年學社,目前有社員30多人,不僅成為了一個朋輩互助、學習成長的平臺,更發展為孵化平臺,鼓勵大家爭先充當“創客”,利用科技項目、QCC(品管圈)課題等渠道爭取資源資金進行創新研究,將想法產品化、專利化,并積極創造與德國、英國等國和中國香港地區同行進行業務前沿技術的交流與探討機會。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深圳供電局新增專利申請數達820多項,有效授權專利400多項。今年以來,新增專利申請數達145項,新增專利授權數達103項,根據“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深圳供電局技術投入比率將達到1.55%。令外界好奇的是,深圳供電局究竟是如何激發廣大員工投身創新實踐的積極性、主動性呢?據悉,為進一步激勵員工創新意識,深圳供電局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技術創新機制,激發了廣大員工投身創新實踐的積極性、主動性,使越來越多的一線員工成為科技創新的主角,為企業實現技術創新、保障了可靠供電。
汪偉表示,無論是南方電網還是深圳供電局,每年都會頒發科技進步獎、技改貢獻獎、專利獎、職工技術創新獎等在內的四類獎項,各類獎項分別設置一二三等獎,并給予一定的獎勵。
“今年11月,我們還印發了《深圳供電局有限公司大眾創新獎操作細則》,對員工發表高水平論文、編寫技術標準、出版專著等給予一定獎勵,鼓勵大家創新工作。職工創新的目的不在于拿獎,而在于企業為員工搭建施展抱負的平臺,營造干事創業的好氛圍,激活整個職工隊伍的創新意識,每一個人在自己的崗位上都能細致入微,有發現問題的意識、研究問題的途徑、解決問題的能力。”汪偉進一步補充說道。
外:推動服務模式變革
今年引爆大眾的“雙創周”讓世界領略了中國機器人服務的風采。不管是貝拉無軌送餐機器人,還是銀行服務機器人、警察機器人等等,似乎預示著人工智能已經讓世界進入了“機器人革命”的初級階段。目前了解到,深圳供電局的客服機器人技術也已經提前走到“臺前”。
“我們選擇了國內知名的小i智能機器人。”深圳供電局客戶服務中心95598客戶服務部主管房超群說。經過半年多的努力,小i以深圳供電局卡通人物“點點”和“亮亮”的形象出現在公眾的視野里,通過“深圳供電”官方微信公眾號、網上營業廳,全天24小時響應客戶服務,解答客戶問題,受理客戶訴求。
其中,“點點”以非專業聊天為主,也就是接受市民的“調侃”,而“亮亮”則以回答專業問題為主。截至目前,“點點”和“亮亮”智能客服已經熟知業務辦理、電力供應、業擴報裝等17類3100多個知識點3萬余條問題。
據了解,目前深圳供電局還在不斷深化應用機器人小i,預計明年可以讓小i為市民提供實時查詢停電信息、電費簡明信息等服務,這兩項業務量超過了95598熱線80%的話務量,將起到分流客戶服務請求的效果,機器人逐漸取代人工服務是大勢所趨。
除了小i機器人是“吸睛”熱門外,深圳供電局掌廳APP也是賺足了眼球。該APP功能豐富多樣,不僅可以查詢電費賬單、全面實時的用電監控、進行充電樁運營服務等,還專門開辟了“賬單轉租客”功能,業主收到電費賬單可以分享給租客,租客點開鏈接網上支付即可,大大減少租客和業主的麻煩。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供電局還按專業對營銷業務領域中的業務模塊、業務事項、業務流程進行了一次大梳理,逐一分析具體業務流程和環節是否適合移動化,將可移動化的作業都搬上手機終端應用(PDA)中。
深圳供電局表示,目前正在全力開發及測試當中,將涵蓋業擴報裝、客戶服務、抄核收、客戶停電、用電檢查、稽查、線損、計量、公共應用共9 個業務模塊合計46個營銷移動應用,其中客戶停電、抄表平臺已經上線運行使用。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包括互聯網+、機器人等創新思維賦予了傳統電力商業模式更多的附加價值,從而推動相關產業發展,創造就業崗位,拉動經濟增長。在當前國家正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創客”時代,深圳供電局正積極迎接革新,贏取發展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