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煉油虧損或全面加深
不過,本月石化雙雄煉油板塊的日子可能更加難過。
前述中石化高層人士說,“國際原油價格每上漲1美元/桶,國內煉油成本將增加60元人民幣/噸。即使算上美元貶值的因素,每噸的成本上漲估計也有50多元人民幣。”
據卓創咨詢的數據:2月20日上調成品油價格時,國際原油價格分別為:WTI原油86.20美元/桶,Brent原油102.52美元/桶。而最新公布的2月27日國際原油價格分別為:WTI原油97.88美元/桶;Brent原油112.14美元/桶。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測算發現,從2月20日到27日,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導致國內煉油成本分別增加了584元(WTI)和481元(Brent)。
上述中石化高層人士表示,國內煉油廠所用的原油有一個滯后期,當月所用原油為上個月采購的。即2月所用原油為1月采購,3月所用原油為2月采購。
截至1月底,中國原油商業庫存微升2.5%,至2740萬噸。若包含現有的國家原油戰略儲備,目前國內原油庫存相當于約35天的原油加工量規模。
“如國家不能很快跟進上調成品油價格,煉油企業虧損狀態將加深。由于中石化80%的原油是通過進口,故壓力大于中石油。”該中石化高層人士說。
據息旺能源監測,截至2月25日,布倫特/迪拜/辛塔三地原油加權均價變化率達到3.06%,接近4%的國內成品油價上調紅線。
上述中石化高層人士透露,按現在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國際原油價格在80美元以內,國家將按5%的正常加工利潤率計算成品油價格;如果超過80美元,每增加10美元,扣減企業煉油加工利潤1%計算成品油價格,超過120美元,煉油加工則沒有利潤。
專家建議給石化雙雄減稅
石化雙雄如何應對困局?“只能想各種辦法降成本,實現利潤最大化,”上述中石化高層人士說,“希望國家能夠嚴格執行成品油定價機制。”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如果現在寄希望于國家出臺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來解決問題,既不可行,也不現實。
他認為,成品油價的上調不僅存在很大的調控滯后性,一旦原油價上漲到了一定高度,甚至還會出現控制不了成品油價格的尷尬局面。
他稱,在中國,原油牽制的方面很多也很復雜,處于“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狀態:根據目前的情況看來,CPI漲幅可能居高不下,而國際油價由于各種因素,上漲的趨勢比較明顯。
“原油價格一旦到達120美元~130美元/桶的高度時,國內成品油價格很有可能面臨 ‘沒法調,調不上’的窘境。”他說,就目前利比亞局勢來看,原油價格上漲應該是必然的。如果將來中東局勢進一步惡化,“油價上漲”或將升級為新一輪“石油危機”。
如何解困?林伯強說,如果想控制國內成品油價格的漲幅,可以考慮降低石化雙雄的稅收。如果稅收能下降,石化雙雄應對油價倒掛問題的緩沖空間就更寬裕。
“此外,政府如果允許成品油價格上漲,則可通過給消費者補貼來減輕消費者的負擔,而不是像2008年那樣將補貼重點放在石化雙雄企業身上。”林伯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