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看一下裝備國產化的情況。裝備國產化特別是在國家有關政策的指導下,特別是最近大家都知道,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已經出臺,在這里明確的提出,今后國產化還是著眼于重大石化工程來推進重大裝備與國產化。大家如果關心我們這個行業的話,就會發現國內千萬噸煉廠和百萬噸乙烯任何一個大項目,都有重大裝備的攻關項目的投入。在這里頭,無論是現在已經投產的天津乙烯鎮海等,都體現了國產化的一個內容。對于未來,實際上現在撫順乙烯,包括武漢也在積極推進,這個詳細情況我在后面的報告里頭還要做介紹。總之,國家從1983年開始,就一直力推重大裝備的國產化。實際上,國家在批準的過程中,特別是重大乙烯的項目審批過程當中,要求凡是國產化達不到70%的,原則上要修改可研。現在無論是擴建或者改擴建,都在力推國產化。
總體來講,實際上我們在國產化過程中主要分兩步。第一步就是在“十五”期間,實際上據我不完全統計,咱們國家的煉油國產化達到了90%,為什么說煉油是90%呢?大家知道,實際上我們在煉油裝置過程當中,基本實現國產化,只有重整,特別是連續重整,在前年洛陽石油石化公司取得了連續重整整套工藝包和設計的國產化之后,大大推進了煉油國產化的水平。乙烯方面在“十五”末,實際上它的裝備力達到了70%;第二階段,在剛剛過去的“十一五”,實際上它的國產化率已經遠遠超過了90%(煉油),乙烯達到了70%,現在據統計,咱們實際上剛剛投產的百萬億噸乙烯國產化率經過精確計算,已經達到了78%。在這里確實進展很大。
以下主要分兩個方面來做分析。一個是煉油關鍵設備;實際在煉油過程中,能耗較大、裝置比較重要的是催化裂化,因為咱們國家的汽油組成70%是來自于催化裂化,催化裂化作為能耗大戶,裝置復雜、高溫,同時它由于有催化劑顆粒,要求對顆粒的耐磨性質特別高,因此,對它的催化裂化是一個難點。
在催化裂化方面,如何做好350萬噸的主風機呢?國際上也進行了攻關,它的功率達到了四萬千瓦,大家知道,在這里四萬千瓦已經很高了。實際上,我們國家催化裂化的技術的裝備現在已經部分出口到國外,無論是多產汽油的、柴油的以及多產乙烯的技術,在國外已經有需要我們的出口了。所以,裝備的配套出口對于我們機械行業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主要是在提高潛在的增長這方面。除了催化、裂化之外,東重特別是在80萬噸鎮海的加氫裂化裝置直徑達到了8米,在去年,如果大家關注的話,廣西實際上它的反應器也是提純非常高的,所以加氫裝置反應器的大型化是我們很重要的一個里程碑。除加氫裂化之外,實際上在咱們國家現在煤轉化成為全球轉化率最高的一個國家。煤化工的設備的研發在前幾年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在乙烯方面,實際上我們大家知道,中國的首套乙烯裝置一直是世界各國技術開發的主要目標。我國乙烯工業裝備經多年的發展,走了一條全盤引進到進行合資,然后實現全面自主建設的過程。在設計的過程中,無論是反應器和催化劑以及管材,因為我記得它是最高溫度要達到480度,它的材質的選擇,包括跟國外公司,因為當時乙烯是日輝(音)公司進行總承包的,采用了SW(音)等公司的工藝。在這里面的技術如何跟國外進行接軌,包括選材和介質的組成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