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董事長蔣潔敏又煽情了。本月18日,他宣布了一個去年已經公開過的舊聞:公司到2015年實現海外作業產量2億噸油氣當量,與公司在國內的產量相當。消息引起媒體騷動,不知情的人又會高興得睡不著覺。
2007年,蔣董領導的中石油宣布發現了40年以來中國最大的油田——冀東南堡油田,儲量10.2億噸。蔣董當時表示,在隨后的五年內將投入400億元對油田進行開發,并計劃在2012年前建成1000萬噸級的大油田。為此,溫家寶總理放棄當年五一假日的休息,前往祝賀,并說,聽到這個消息,他興奮得睡不著覺。
從此,中石油對冀東南堡諱莫如深,直到去年五月,公司董事會助理秘書蔣立新對媒體表示,中石油發現冀東地區的情況比預想的要復雜,儲量沒有起先宣布的那么大。據說,目前油田的年產量也只有百萬噸。
可是,中石油南堡發現消息發布當日,中石油香港股價暴漲約14%,收市報10.16港元。蔣潔敏18號的言論也使投資者信心大增,公司在紐約上市的股票上漲1.7%,報137.14美元。在香港,中石油當日股票升0.1%,報10.58港元。“海外擴張”與發現“大”油田的思路是一樣的。國內外輿論一直認為,中國公司在海外擴張,獲取石油資產是為了滿足日益上升的國內需求,從長遠看是為了保障能源安全。這是個誤解。他們的海外產量和儲量對投資者的意義大于對消費者的意義。
雖然國家希望通過國際能源合作保障供應安全,但中國能源公司在海外的并購和投資,增加儲量和產量是商業利益驅使的投資行為,與國家能源安全至少目前沒有多大關系。這樣做的結果使世界增加了石油供應,或是為了實現這些公司擴張世界版圖,使之成為有競爭力的國際能源公司的戰略目標。
這些公司有“三大”和”三小”。三大為: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小為:中化,中信資源和振華石油。
中國國家石油公司在海外業績不凡。僅去年,他們在全球的并購投資達到近300億美元,其中50%以上投在了拉美項目上,年份額油達到6000萬噸,是國內原油產量的30%。
沒有跡象表明政府給他們下達指標,要求必須有多少份額油運回國內消費。現任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曾明確表示,作為上市公司,如果國家需要石油,而國內產量不能滿足,公司完全可以從國際市場采購。至于份額油賣到哪里,賣給誰,完全是商業行為。因此可以認為,蔣潔敏所說的海外2億噸油當量不一定必須銷往國內消費。
保障國內能源供應的渠道很多,把份額油運回國內消費聽起來很愛國,其實有悖石油貿易規律。公司把份額油在國際或當地市場銷售獲利的同時,可以根據國內煉廠開工狀況以及國內需求適時適量進口以滿足國內消費,豈不是一舉兩得。
中國石油公司在世界31國家有上游投資,但有權益油的國家只有20個。目前三大油的海外產量主要集中在蘇丹,哈薩克斯坦,委內瑞拉和安哥拉。
中石油在南美的份額油大多在當地銷售,主要是因為運輸距離長,成本高,以及南美的重油不適合國內煉廠煉制。中石油已考慮在廣東揭陽和山東的威海建煉廠專門煉制委內瑞拉重油。
在中國今年一季度進口的6342萬噸原油中有360萬噸來自蘇丹,大多在中石油的廣西欽州煉廠煉制,290萬噸來自哈薩克斯坦,800萬噸來自安哥拉,以及320萬噸來自委內瑞拉。蘇丹和哈薩克斯坦的原油大多是權益油,而來自安哥拉和委內瑞拉的原油目前大多是政府或公司間的貿易量。
為了促進當地經濟,或是從利益考慮,中石油在一些產油國如蘇丹和委內瑞拉以及非洲的其他一些國家建立了煉油廠,煉制它們在當地生產的原油。
中石化官員19日也披露,公司今年海外權益油產量將達到2300萬噸, 占國內產量的37%,比去年增長25%,其中包括尼日利亞430萬噸,安哥拉210萬噸。到2015年,公司的海外產量要達到4300萬噸,天然氣量將達30億-50億立方米,國內外產量將各占一半。中海油也野心勃勃,計劃到2015年在海外要建5000萬噸的油氣生產能力。
其實,三大油的海外產量增加是說給投資者聽的,與保障國內供應沒神馬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