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光氣田凈化廠
守著大氣田卻不得不因“缺氣”而停產,這是當下重慶很多以天然氣為原料的化工企業共同遭遇的尷尬。
“重慶生產基地已于4月停產了”,5月26日,有跨國化工公司駐華高管無奈地說。
這是家在全球特種化工行業數一數二的大公司,2007年它在重慶投資設立了全球最大的、以天然氣為原料的三聚氯氰生產基地,期望能夠在中國消費升級中獲得更大的利益。
然而今年以來,由于當地氣源緊張,這個基地的生產受到了重大影響,終于不得不在4月停工。
事實上在川渝地區,受氣源緊張影響的化工企業并不僅僅是一兩家。自4月初以來,瀘天化、建峰化工、川化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都因“缺氣”發布公告。
“國家政策已明顯轉向,不再鼓勵以天然氣為原料的化工產業大規模發展,因此目前這些企業遭遇困境是正常的,它們很多都在向以煤為原料進行轉型。”26日,息旺能源分析師錢麗說。
據她介紹,2006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中34.5%用于化工產業,而目前僅有17%,5年時間其占比下降了一半。“川渝地區雖然天然氣資源豐富,但隨著忠武管道和川氣東送工程的投產,當地很多資源已輸往華東和華中地區,滿足當地能源需求”。
遭遇缺氣的尷尬
多家川渝化工公司因缺氣而部分停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