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5天的第七屆中國國際裝備制造業博覽會9月5日在遼寧省沈陽市落下帷幕。以“沈陽制造”為首的國內一大批裝備制造業的領軍企業,美國哈斯、德國西門子、日本三菱以及世界機床排名前二十名的美國MAG和日本日平富等企業,將目前國內外最先進的裝備制造技術和最新研發的科技成果搬上了本屆制博會,使得制博會異彩紛呈。
盡管新疆代表團首次組團參會就獲得了最佳展示獎和優秀組織獎,但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崛起牞世界制造業巨頭紛紛亮相,還是給新疆代表團帶來了強烈的沖擊。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自治區黨委常委、自治區副主席、新疆代表團團長庫熱西·買合蘇提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近年來我區裝備制造業有了一定的發展,但距離自治區新型工業化的發展尚有一定的距離,此次參會,旨在帶領我區裝備制造企業了解中國及世界裝備制造業的發展趨勢,開闊思路與眼界,增強政府與企業的緊迫感,同時也使外界了解新疆及新疆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和需求,向外界推介新疆及新疆企業,并吸引國內外裝備制造企業在新疆落地生根,促進我區裝備制造業的快速發展。
應該說,無論是開闊眼界牞還是向外界推介新疆牞新疆代表團都不虛此行。代表團8月30日夜晚抵達沈陽,次日便在庫熱西·買合蘇提帶領下牞參觀了沈陽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沈陽機床集團、東軟集團、沈陽重型機械集團等企業。9月2日牞代表團又一次組織參會企業參觀了特變電工沈陽變壓器廠、沈陽北方交通集團等企業。
沈陽機床集團自主研發的飛陽數控系統及五軸聯動加工中心以其完美的結構設計和性能,徹底顛覆了新疆人過去對機床的理解。“真是不看不知道牞一看嚇一跳!”新疆代表團的一位代表邊看邊感慨道。而會上展出世界頂級水平的產品,更是令新疆代表團成員在目不暇接的同時,深感我區制造業與內地及國外的差距之大,緊迫感驟增。
“既要正視差距,也不要妄自菲薄”
“我們一方面要正視差距牞另一方面也不要妄自菲薄牞我們也有自己的優勢,關鍵是我們如何把自己的優勢發揚光大,走一條我們自己的發展裝備制造業之路。”9月2日,新疆代表團副團長、自治區政府副秘書長張宏偉這樣說。
自治區政協副主席、經貿委主任王永明說,我區裝備制造業經過50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了擁有輸變電裝備、可再生能源裝備、石化通用機械、農牧機械、工程機械、汽車、儀器儀表等行業的制造體系,涌現出了以特變電工、金風科技、新能源、眾和股份、第三機床廠等為代表的一批技術創新先進企業。其中特變電工已成為國家輸變電裝備制造的基地之一,變壓器生產能力已躋身世界前三位。
我區可再生能源裝備制造業居全國領先水平,是國家可再生能源裝備制造基地之一。我區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成為國內大型風力發電機組的研究開發與生產制造的骨干企業。
我區農牧機械裝備制造業初具規模,具備了各種機械的研發和制造能力。去年年底,新疆機械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與佳木斯佳聯收獲機械有限公司合作,由我區機械研究院輸出技術,生產玉米收獲機,今年上半年已生產60臺產品。
石化通用機械裝備制造業快速發展牞具備了抽油機及石油化工設備零部件等的生產能力。其中節能抽油機、智能化控制抽油機擁有專利技術,并輸出到全國各主要油田,我區已累計為全國各大油田提供了22000多臺各型抽油機。
汽車工業產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我區沙漠越野車是在國內率先開發生產的,目前已累計生產1000多輛。此次制博會我區又一舉拿下740多萬元的沙漠越野車訂單。
王永明說,盡管我區裝備制造業的整體水平與區外工業發達省區相比,還存在許多問題,但我們在產品設計、自主研發方面仍有可圈可點之處牞我們在部分產品領域具有掌握核心技術的優勢牞只要堅持自主創新,以有效的方式集中、整合資源,并最大限度地挖掘與發揮資源的利用效率,就可以在更多領域體現出較強的裝備制造能力。
裝備制造業該如何發展
自治區機電行業管理辦公室主任曹繼耀認為,今后我區裝備制造業的發展,要以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為目標,培育三大產業集群帶,發展六大產業,建設八個制造基地,著力打造具有新疆區域特色的機電工業裝備制造體系。在產業布局上逐步建立以烏昌地區為中心,以北疆的奎屯、獨山子、克拉瑪依地區和南疆的庫爾勒—喀什地區為兩翼的區域型經濟布局。培育烏昌地區、奎獨克地區、庫爾勒地區三個機電裝備制造業產業集群帶。其中烏昌地區主要發展電工電器、礦山機械、汽車及零部件、大型農牧機械等產業;克拉瑪依、奎屯地區及庫爾勒地區主要發展石油石化裝備、石油裝備配套機械產品;石河子、阿克蘇、喀什等地區重點發展中小型農牧機械、食品加工機械、輕紡機械產品等。
自治區機電行辦還提出了我區裝備制造業六大產業的發展方向。要做大做強輸變電裝備制造業;做大做精可再生能源裝備制造業;做精做專石油化工機械裝備制造業;積極推進勘探開采、管道輸送、貯存運輸等裝備的技術引進及研究開發;重點發展農牧機械裝備制造業;振興發展汽車制造業牞支持國內大企業集團對我區汽車生產企業進行聯合重組,提升產業發展實力;著力發展礦山機械裝備制造業。
發展裝備制造業需各方大力支持
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實力的重要標志。裝備制造業是一項系統工程牞發展需要各級政府和社會的關心和支持。
據遼寧省科技廳廳長介紹,沈陽老工業基地的崛起,除了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因素外,遼寧省從機制、資金等方面給予大量的支持。該省科技廳每年七八個億的科技資金,直接投在大企業的產品開發上,新產品開發速度明顯加快。而記者了解到,我區經貿委系統每年用于扶持企業發展的資金只有1億多,我區的科技投資多用在一些科研項目上,無法與產品直接掛鉤,資金匱乏成為影響我區裝備制造業發展的首要問題。
因此業內人士認為,我區裝備制造業的發展,首先要加強各級政府對裝備制造業重要性的認識,從政策上進行積極引導,鼓勵企業使用國產首臺重大技術裝備。
其次要增強企業對重大裝備的研發和創新能力。要以系統設計技術、控制技術和關鍵總成技術為重點牞實行開放式創新牞充分利用國外先進技術資源牞加大對研究開發和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創新的投入。在稅收等方面牞采取鼓勵企業增加技術開發投入和設備國產化的政策。對國內已能制造的設備牞應逐步取消原有的設備進口優惠政策。對國內自主制造設備所需進口的部分零部件牞應給予稅收政策方面的鼓勵。
充分發揮標準化在振興裝備制造業中的作用,提高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企業標準等級牞鼓勵企業采用國際通用標準生產牞推進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