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油田研究院一科研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加入收藏][字號:大 中 小]
[時間:2008-02-14 來源:中國石化新聞網 關注度:0]
摘要: 近日,由河南油田研究院承擔的中石化集團公司重點科技攻關項目“泌陽凹陷核三下成藏條件研究及勘探目標優選”在北京通過中石化專家評審組驗收并得到高度評價。鑒定委員會認為:該技術基礎研究扎實,內容豐富,整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標志著該院的科研水平...
近日,由河南油田研究院承擔的
中石化集團公司重點科技攻關項目“泌陽凹陷核三下成藏條件研究及勘探目標優選”在北京通過中石化專家評審組驗收并得到高度評價。鑒定委員會認為:該技術基礎研究扎實,內容豐富,整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標志著該院的科研水平跨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泌陽凹陷核三下成藏條件研究及勘探目標優選”是集團公司2006年下達的重點科研項目。泌陽凹陷核三下段分布面積約1000平方千米,在斜坡地帶核三上段大部分被剝蝕的地區,核三下段仍有較好保存,在凹陷南部核三下段發育大量的深湖、較深湖相暗色泥巖,生油巖厚度累計達700米,有機質豐度高、母質類型好。第三次資源評價核三下段資源量為1.4億噸,核三下整體評價和研究、沉積特征、油氣成藏條件和
油氣藏分布特征、有利區塊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而且該領域勘探程度也相對較低,認識上存在著很多的不足,具有較大的勘探潛力。因此,進行核三下成藏條件研究及勘探目標優選對目前泌陽凹陷進入新領域的勘探來說,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承擔項目的研究院科研人員從古構造研究入手,分析核三下湖盆的發育特征,并通過沉積相、
儲層特征和構造演化及資源評價研究,確定油氣主要運移方向和優勢通道;分析后期構造運動對原生油氣藏的破壞作用及次生油氣藏的有利區帶,開展含油氣系統研究與典型油氣藏解剖,總結油氣聚集規律。首次在核三下段開展了成巖機理的研究;建立了核三下段烴源巖生排烴史的化學動力學模型;構建了核三下油氣沿邊界斷裂運移至淺層圈閉的油氣成藏模式;提出了凹陷發育的主要三種沉積模式及存在的三個主要物源區和五個次要物源區;總結了核三下段油氣藏類型及主要油氣田的油藏特征,提出了井樓背斜、畢店-付灣地區、楊樓地區、王集南地區以及南部陡坡帶等多個有利的勘探區帶。
該成果在河南油田應用后,通過圈閉綜合評價研究及勘探潛力分析,提出了一批探井鉆探,發現了一些含油區塊,取得了較好的勘探效果,完成了探明和控制1862萬噸,預測儲量600萬噸,圈閉資源量1800萬噸。據專家介紹,該成果不僅為河南油田下步開拓新領域提供了重要的技術保證,對河南油田東部老區的增儲穩產和油田的持續穩定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對國內外同類油田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