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鄭長管道(蘭州—鄭州—長沙)是繼西部管道和蘭銀管道之后的又一個EPC項目。管道局之所以能連中三元,其秘訣不僅在于具備專業化施工的優勢,同時也擁有一批在國內外工程項目中積累了豐富經驗的項目經理,形成一套成功的管理經驗,這就是“張吉海項目法”。
管道局吸納馬驊、張吉海、陳慶勛、李廣遠、葛書義、李和、張學增等一批優秀項目經理在國內外各項目管理中的成功經驗,進行概括總結,并以張吉海命名,作為今后國內外項目管理的模板。
蘭鄭長管道作為“張吉海項目法”提出后第一個實施的大型工程建設項目,到底有著什么樣的內涵呢?記者帶著這樣的問題來到項目部所在地西安。
在介紹完工程特點難點后,項目經理張吉海捧出一套共13本的管理文件匯編,談起在建章立制方面的工作。這項工程取消旁站監理和第三方檢測,所有責任都落在EPC身上,而管道局與各油建單位沒有行政隸屬關系,管理上只能以合同為依據,用制度來約束,靠經濟杠桿來平衡。開工前,大家利用晚上審稿,經常干到后半夜,終于在一個多月時間里,拿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責任界面清晰的管理文件。
“這是一套具有針對性、實用性的管理文件匯編。”項目副經理趙曉坤如是說。
記者隨手拿起一本管道施工程序文件,僅焊接一道工序就有17項要求,可謂細之又細。不但關鍵步驟規定明確,就連焊機地線位置,焊條擺放,剩余焊條回收都有章可循。連同管道局4家公司在內的15支主體建設隊伍,全線統一要求。
從總部到分部到各分包商,部門流程清晰;從總經理到分包商經理到機組長到作業層,人員責任明確。所有人員都按照程序操作,使規矩成為習慣,管理會邁上一個新臺階。
EPC項目部只有40人,加上4個分部共計66人,人員雖少,但卻是個運作高效的團隊。EPC項目經理張吉海與各分包商項目經理簽訂責任狀,加大獎懲力度,以確保工程整體目標的按期實現。各分包商都要提前報下一個月的計劃,由EPC項目部進行審核批復。月底時再按各家完成的情況,提出調整措施。
項目部建立自上而下,環環相扣,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立體安全管理網絡,在機組配備具有10年以上現場施工經驗的專職安全員,并納入各項目部管理,業務直接歸口總部安全總監。創造性地將安全員由原來機組內部檢查轉變成為橫向督察,一旦發現事故隱患,安全員有權叫停。
在質量控制方面,項目部編制“關鍵工序管理實施細則”,涉及焊接、防腐補口、無損檢測、管道埋深、硅管敷設、定向鉆、隧道、站場工藝、自動化、儲罐等方面內容。聘請監理通過巡檢、抽檢和兩級飛行檢測機制,對工程實施監督管理。建立施工承包商質量保證體系,強化自檢、互檢、專檢的“三檢制”。以質量作為依據重獎重罰,使得分包商自覺履行責任和義務,保證質量目標的實現。實施綜合測評制度,建立一套考評制度,對各承包商進行定期考核和測評,力爭把蘭鄭長管道建成精品工程和示范工程。
管道局EPC項目部充分發揮管道建設專業化隊伍的人才、技術和管理優勢,勇于創新,促進各油建單位管理能力和技術水平全面提升。這些做法無不體現科學的管理、務實的作風和創新的思路。蘭鄭長EPC項目部正在用自己的言行撰寫著“張吉海項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