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油田ST-719井場廢棄多年的泥漿池無害化處理后,近日重新變成可耕地。
這只是勝利油田治理環境的一個縮影。截至目前,油田已經給800多口井的井場“排了毒”,將泥漿池變成了可耕地。
廢棄泥漿是鉆井生產的伴生物,因其性質穩定,風干、降解極慢,歷經多年一直保持膠質狀態,長期占地。此外,泥漿中含有的多種化學成分還會對植被和地表水造成污染。
2007年6月,勝利油田環發公司與西南石油大學合作,研發了一套針對聚合物型泥漿體系的處理技術,該技術對廢棄泥漿中的有害物質進行破壞后,經再固化、填埋處理,廢棄泥漿池就變成了可以耕種的良田。在廢棄泥漿池中加入藥劑,將有毒有害物質“打包”密封,使廢棄泥漿轉化為具有土壤性質的固體顆粒。
勝利油田現河采油廠安全環保科的李杰說:“雖然每個井場廢棄泥漿無害化處理需要2萬~3萬元,但取得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首先,減少了鉆井周圍水污染,也避免了泥漿外溢帶來的二次污染,減少了排污費;其次,每口井可恢復耕地0.2~0.9畝,井場得到美化的同時也使鉆井占地得以重新利用;再次,消除了安全隱患。”
業人士指出,在無法避免鉆井泥漿產生的情況下,廢棄泥漿無害化處理為油田環保工作探索出一條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