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稱,實現到205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的目標,中國能源結構必須向大幅度增大可再生能源份額的方向調整,比較理想的結構是可再生能源至少占25%-30%,水電和核能至少占15%-20%。
人民日報周四報導援引他的話稱,中國必須加快建設可再生能源份額逐步增大,化石能源得到高效、清潔利用,能源結構逐步優化的能源可持續發展體系,并作出30-50年的戰略規劃。
他稱,近期(到2020年)應重點發展節能和清潔能源技術,提高能源效率,積極發展安全清潔核能技術和非水能的可再生能源技術。中期(2030年前後),可重點推動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向主力能源發展,突破快中子堆技術并實現其核電機組商業示范發電等。
而遠期(2050年前後)目標則是,建成中國可持續能源體系,總量上基本滿足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能源需求,可再生能源成為主導能源之一,重點發展可再生能源技術應用規模化和商業化,力爭突破核聚變能技術。
根據中國政府制定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20年,力爭使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在總裝機容量的比例達到30%以上。其中,水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2.9億千瓦,開發程度達到70%左右,風電達到3,000萬千瓦,太陽能發電達到200萬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