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最大的海上石油生產企業,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簡稱:中海油)長期以來,一直積極投入扶貧、助學、救災等社會公益活動,也贏得了社會廣泛的贊譽。在本次地震后,中海油迅速反應,積極投入到抗災搶險的行動中,用實際行動履行著中國企業肩負的的社會責任。
捐款總數已逾3700萬
昨天,中海油集團新聞發言人劉俊山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截至21日下午,中海油公司及員工的捐款總數已經超過3700萬。雖然與中石化、中石油相比,中海油的員工人數是比較少的,僅有五萬五千余人,但截至目前,中海油職工個人捐款總數已經超過了1000萬元。此外,還有集團已經決定的“未來五年,每年捐款一個億”。
中海油總公司總經理、黨組書記傅成玉表示,考慮到抗震救災的實際情況很快就會轉入到重建工作是一個非常長期的工作,所以公司決定今后五年每年拿出來1億元用于災區的重建,特別是學校和醫院和民生設施。在保證公司正常的生產經營發展和對國家的利稅的情況下,中海油將通過增產節約,降低成本特別是取消公司的廣告費,停止這幾年不建任何消費型和福利型的設施,減少成本,減少支出,來提高效率,節約出來每年用1億,等四川省政府開始重建工作的時候,共同討論,怎么樣來,建什么樣的設施,在哪個地區建。
針對投資者普遍關注的捐款是否會影響業績,中海油集團新聞發言人劉俊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這次向災區捐款有幾方面原因:中海油在這些年的發展中具備了經濟實力。去年,公司的總銷售額為1620億元,而基本沒有廣告支出。從利潤來看,公司去年總利潤為560億元,而凈利潤大約是200多億元人民幣,5億元的捐款對公司的經營影響不大。
派14架直升機赴災區救援
對于中海油專門派出直升機參加救援的情況,劉俊山告訴記者,中海油此前派出的14架直升機目前仍在救災一線幫忙搶運救災物資。因為災區陸路交通受損嚴重,直升機是目前最便捷、最迅速的救援方式。
據了解,因為中海油旗下油田多遠離陸地,易受臺風和海冰等自然災害因素的影響,為保證海洋石油作業安全,中國海油與直升機公司簽訂有長期合作協議,租用著27架直升機用于應急撤離。在地震發生后,中海油主動與直升機公司聯系,并向災區提供14架直升機用于緊急救援行動。
5月22日,中國海油黨組召開擴大會議一方面旨在認真貫徹落實21日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關于部署當前抗震救災和經濟工作的重要精神,另一方面也是針對公司接下來的生產經營作出相應的部署。劉俊山表示,目前中海油已經將工作重心漸漸從捐款、救災轉移到了企業本身的生產經營,主要包括節約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開源節流等方面上來。
“大型國有企業所承擔的不僅僅有政治責任、社會責任,另一個核心就是經濟責任,這也與貫徹中央搞好經濟建設,厲行節約是相一致的。在支持災后重建工作中,公司主要將在降低成本、厲行節約、提高勘探成功率、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下功夫,集團各位領導也主動提出要盡可能地壓縮差旅費。傅成玉總經理還明確提出,從他做起,今后出差坐飛機一律改乘經濟艙,其他各位領導也要嚴格執行。”劉俊山對記者說。
未來5年將捐資5個億
地震發生后,中海油總公司總經理傅成玉立即從外地趕回,親自部署抗震救災工作。當天15:30左右,中國海油初步了解系統內各單位的生產情況,各所屬單位特別是最靠近震區的四川瀘州瀝青公司并沒有較大的影響,生產已經恢復,員工情緒穩定。
5月14日,總公司在家的黨組成員和各部門領導參加了國務院國資委緊急抗震救災電視電話會議。會后,主管安全生產的周守為副總經理主持專題會議,做了地震期間的防范要求,同時號召全體員工及家屬繼續參與抗震救災及捐贈活動,各單位要隨時準備被征用物資和設備,積極參加配合各地組織的抗震救災工作。
5月17日晚,中國海油全體干部員工組織收看國資委李榮融主任的訪談后,傅成玉總經理立即作出指示:地震無情人有情,中國海油與東方電氣(愛股,行情,資訊)血脈相連。5月19日,總公司向東方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緊急捐款300萬元人民幣。
5月19日,在研究災區災后重建中如何進一步加大援助力度問題時,中海油黨組決定在目前向災區捐款的基礎上,未來五年,在不影響公司生產經營正常運行的情況下,中海油將通過艱苦奮斗、厲行節約、提高效益等途徑籌措資金,每年捐資一億元人民幣幫助四川地震災區恢復重建,重點援建學校和醫院等民生設施。未來五年捐款5個億,這也是迄今為止國內最大的一筆企業捐款。
對此5億元捐款,傅成玉說道,“雖然我們公司在地震災區沒有生產作業活動,但是中海油的每一個員工都感同身受、心急如焚大家爭相的希望能為抗震救災盡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