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國際能源機構(IEA)發布《2012年世界能源展望》預測,到2020年美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其年產量將超過俄羅斯和沙特阿拉伯。同時,美國石油進口量將持續下降,到2030年整個北美地區將成為全球石油凈出口地區,屆時美國將從世界上曾經的最大石油消費國,一舉轉變為最大供應國。似乎,美國在未來就可以實現真正的能源獨立了。
美國還不能真正實現能源獨立
實現能源獨立是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提出的夢想,也是美國歷來所極力追逐的戰略目標。近年來,相關的“利好”也確實接踵而至:2009年,美國天然氣總產量首次超過俄羅斯成為世界第一大天然氣生產國;2012年5月, IEA發布《天然氣黃金時代的黃金規則》預測,2035年全球以頁巖氣為主的非常規天然氣產量可達到1.6萬億立方米,在預測期內美國將領先俄羅斯成為全球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國;相關數據顯示,2005年美國能源自給自足率觸及70%的低點后便開始持續上升,并在2011年的前10個月中達到81%……
然而,前景也許并沒有那么樂觀。美國《時代》周刊高級編輯布日延·瓦爾什11月13日撰文指出,美國未來有可能成為石油巨人,但實現真正能源獨立的夢想依然難圓。
瓦爾什指出,自美國總統尼克松在任期內提出實現能源獨立、不依賴國外石油的目標以來,它一直成為縈繞歷任美國總統的夢想,但幾十年來的實踐證明,夢想只是夢想而已。長期以來,美國內石油產量一直處于下滑趨勢,但龐大的汽車擁有量使美國的原油需求持續增加。其結果是,美國越來越多依賴從國外尤其是中東地區進口石油,然而該地區的一些國家并不是美國的摯友。
但現在出乎意料的是,這種情況正在發生積極的變化。由于在美國境內北達科他和得克薩斯等州發現和采掘了大量的頁巖油,以及實施了一系列節能措施(如提高汽車燃料效率等),近年來美國從國外進口的石油量持續下降,目前每年的進口石油量僅占其需求總量的20%。如果IEA最新發表的《2012年世界能源展望》報告可信的話,美國有望逐步成為未來全球石油市場的唯一重量級角色。這對目前復蘇乏力的美國經濟尤其是對其巨額貿易赤字來說是一個好消息:因為2011年美國進口石油的費用高達4600億美元。美國境內石油產量的大幅增加同樣將有助于創造大批待遇良好的就業崗位,尤其是在石油繁榮的中心——北達科他州、懷俄明州和得克薩斯州。持續增加的頁巖氣產量、現有的煤炭供應以及不斷增加的可再生能源(如風能和太陽能)供應,意味著美國有望滿足其自身的所有能源需求。此外,如此豐富的國內能源資源也意味著美國境內的電價將很可能比歐洲國家更為便宜,這有助于促進美國工業的進一步發展。盡管如此,美國有可能成為石油巨人,但尚不能實現真正的能源獨立。
美國無法游離于全球石油市場之外
瓦爾什認為,在未來的歲月里,無論美國國內石油產量增加的幅度如何巨大,全球石油市場依然具有其全球性的特點。石油是最為重要的可替代商品,人類能夠通過船運或管道運輸的方式將其輸送到世界各地。事實上,正是這種便于運輸的特性成為其重要價值的一部分。相比之下,電力一旦被生產出來則難以被輸送到遙遠的地方或者被永久儲藏。這就意味著石油的價格是由全球市場所決定的,排除政府補貼或稅收優惠的因素,僅就需要支付的原油消費價格而言,石油出口國的消費者與進口國的消費者是完全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