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數年,中國將在2013年重啟煤電聯動機制,并終結電煤價格雙軌制,給糾纏在"市場煤,計劃電"漩渦中的煤電行業打開了一扇門,對于理順煤電市場化改革或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功效.
不過經歷了上一輪煤電聯動的無果而終,專家和市場人士坦言,重啟的煤電聯動機制能否發揮效力仍取決于政府的執行力,以及進一步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的決心,而最終理順煤電紛爭,實現電價市場化仍需時日.
煤電聯動政策始于2004年,從2005年5月第一次執行煤電聯動之后至2008年,期間雖然三次執行煤電聯動,但亦有數次因通脹顧慮而出現煤電聯動不及時和聯動幅度不到位的狀況,導致電企經營困難,煤電聯動名存實亡,并令此后幾年的火電投資一降再降.
事實上,多數專家和業內人士對電煤市場化新政充滿信心,認為存在10年的電煤雙軌制終于結束,令煤炭完全市場化邁出一大步,而煤電聯動重啟和運輸市場化改革對于理順煤電矛盾至關重要.
"這是中國近十年來能源領域至關重要的一項改革,這項改革可以打通今后相當多的能源改革通道,比如電價改革,民營進入,...電力短缺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稱.
他強調,中國一次能源中煤炭占七成,而八成的發電量來源于火電,因此煤電是不能出問題的,而煤電聯動打通了其中的關鍵環節,為今后的改革作了很好的鋪墊.
"這個改革走通了,電力可持續發展、保障電力供應、以及電價市場化改革都在里面;如果這個走不通,以后就沒法繼續改革下去."林伯強認為.
中國國務院本周宣布,自2013年起取消電煤重點合同及電煤價格雙軌制,鼓勵簽訂中長期合同,并對煤電價格聯動機制做了進一步完善,即當電煤價格波幅超過5%時,以年度為周期,相應調整上網電價,同時將電企消納煤價波動比例由30%調整為10%.
實際上,重啟的煤電聯動機制趨同于目前執行中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雖然后期還涉及銷售電價、政府介入以及民營資金進入等諸多難題,但至少為今后的電力市場化改革鋪墊了基礎.
國家電網能源研究院總經濟師李英在微博上亦評價道,電價改革包括電力管理體制、電力行業體制和機制等多方面,這些改革一直在進行,但可以認為此次國務院指導意見是深化改革的信號.
不過市場中亦不乏質疑和擔憂之聲.來自電監會的一位專家就并不那么樂觀,他坦承,電煤市場化改革新政對于電價市場化的改革鮮有涉及,可以說新政對于電價市場化改革沒有實質性推動.
"應該說(對電價市場化改革)沒有實質性推動,只是修修補補,...而煤炭并軌市場化了,電價也應該盡快市場化."上述專家指出,現在看來,電力的市場化改革還"遙遙無期".
2002-2011年,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中國煤炭運銷協會的數據顯示,這10年間,中國能源消費總量由2001年的15億噸標準煤增長至2011 年的34.8億噸標準煤,年均增長率為8.8%.其中,煤炭表觀消費量由2001年的13.84億噸增長至2011年的37.2億噸,年均增幅達到 10.4%.
煤電企業各自彷徨
新政既出,相關度最高的煤炭和電力企業并沒有歡呼雀躍,而是各自陷入彷徨.
煤炭企業擔心,在煤價下行通道中,重點合同煤相當于市場煤價的一個底部,而取消電煤重點合同將不利于煤炭企業.
國內一大型煤炭企業銷售部人員稱,"現在需求那么差,我們就擔心煤炭需求進一步下滑啊."
電力企業亦有顧慮,在經歷了此前煤炭價格持續上漲令電力企業頻頻陷入虧損的窘境后,2012年受益于煤價下滑,電力企業盈利水平有所上升.不過隨著明年新一屆政府上臺,拉動經濟增長的馬車可能將再次推升煤炭價格,屆時火電企業將難免再次陷入被動.
金銀島煤炭分析師戴兵就稱,電力企業擔心的是文件中明確規定今年不實施煤電聯動,因此明年上網電價的實施基準是以今年煤價為主,但考慮到經濟形勢正在好轉,火電需求有望回升,明年市場煤價估計將上漲,如果是這樣,電力企業明年背負的壓力會特別大.
不過,行業人士指出,政策短期造成的困擾不可避免,但影響應該有限.中宇資訊煤炭分析師關大利分析稱,對于當前的電煤市場來說,取消雙軌制首先會帶動煤價上調,但是考慮當前動力煤市場行情一般,市場煤價并不高,今年合同價上調并不多,基本在30元人民幣/噸左右,還是在市場可承受范圍之內.
但從長期而言,目前推出的電煤市場化改革將推動煤炭企業和電力企業更市場化,雙方都能夠根據煤炭市場價格調整自身經營,而政府的宏觀調控亦將由行政性干預更多轉向市場.
"總而言之,取消電煤雙軌制,僅僅是煤電市場改革的又一步,如何理順'市場煤、計劃電'的關系,絕不是一天兩天能夠做到,國家后期肯定還會有進一步措施出臺."關大利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