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回收天然氣1560萬立方米,創效2000多萬元
吐哈油田持續實施火炬放空天然氣回收工程,每天減少天然氣放空量達5萬多立方米,年創效2000多萬元。8月23日,正在建設的紅臺集氣站火炬回收系統進入工程收尾階段,此項新工程投運后不但可以增加效益,還讓油田油氣處理系統放空天然氣基本實現零排放。
放空火炬,是石油化工生產中不可缺少的安全設施,堪稱國內外油氣田的高空標志。然而,天然氣的放空燃燒不僅白白流失油田效益,還會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
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熄滅火炬可謂一舉兩得。吐哈油田堅持對放空火炬進行整治,建成天然氣處理裝置9套,每年可處理天然氣近16億立方米。吐哈油田采取新建集氣站,建設航機發電站,用油井伴生氣作燃料發電等措施,先后消滅了6支火炬。但是,由于受到技術條件制約,到2005年底仍有溫米、鄯善、丘陵、丘東、紅連等聯合站火炬晝夜燃燒。
一分一厘也不能流失。2006年,吐哈油田將火炬放空氣回收工程作為重點創效工程,并被列入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公司當年重點環保節能項目。油田開發處組織技術人員綜合研究火炬放空氣回收技術,針對各聯合站火炬的不同特點,采用適合的回收工藝流程,對油田火炬系統實施完善改造。
吐哈油田火炬放空氣回收工程應用了國內領先技術,解決了火炬總管壓力控制、聯合站系統壓力平衡、高空自動點火、壓縮機自動跟蹤變頻等技術難題。2006年12月,火炬放空氣回收工程完工。從此,溫米、丘陵、丘東三把火炬悄然熄滅,由此每年回收天然氣1560萬立方米,相當于吐哈油田一口高產天然氣井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