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儀隴,朱德元帥故里,而今沿途高速公路上的大型宣傳牌上寫的是:“中國氣都歡迎你。”
盡管要到今年的10月份,中石油才會正式公布位處儀隴、營山和平昌三縣交界的龍崗氣田的可采儲量,但是這個探明儲量保守估計將在5000億立方米之上的“大家伙”,將輕松超越位于四川達州市的普光氣田(其探明儲量為3560億立方米),并有望趕超國內最大的內蒙古蘇里格氣田(其探明儲量為5336億立方米),成為國內第一大氣田。
中石油曾經錯失了普光氣田,實際上,普光氣田原來也是中石油的勘探地塊。但當時中石油發現的油氣儲量以陸相為主,氣田規模小,產量一直不大;海相地層發現的儲量不足10%。所以,中石油放棄了該地塊,將其轉讓給中石化開發。
受益者中石化
2000年,中石化將普光氣田的勘探任務交給了下屬的“南方海相油氣勘探項目經理部”。從2001年初開始,來自中石化的4支物探隊伍——勝利油田226地震隊、江漢油田266地震隊、西南石油局249地震隊、滇黔桂石油勘探局258地震隊,首次將真正意義上的山地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術帶到了川東北地區。
“中石化是海相深井勘探理論的受益者。”中國能源網CEO韓曉平告訴記者。目前川東氣田都是依據海相深井理論而發現。
這一理論的創始人著名地質學家羅伯特.A.海夫納認為:地球上的天然氣和煤、石油不同,不是有機形成的,而是無機形成,在地核和地幔之間有一個固有的氣圈。換言之,只要有足夠的深井,一定能在海相地層里找到天然氣。
所謂海相就是在淺海里面、海洋環境中沉積下來的地層。陸相就是海水從中國大陸退出去了以后,剩下河流、湖泊和沼澤。“普光氣田的發現,前新生代海相殘留盆地地質理論的確立卻是海相深井勘探的重大突破。”地球物理研究的劉光鼎院士評價。
開采難題待解
兩大石油集團在川東北的狹路相逢,競爭沒有停止。
中石油發現龍崗氣田之后,中石化并沒有停止探查的腳步,和龍崗氣田一縣之隔的元壩氣田,正在成為下一個更大的懸念——位于廣遠市蒼溪縣的元壩氣田,是一個與普光氣田擁有同一地質結構的特大型油田。
“加上元壩氣田,那么四川僅川東地區就要有三大氣都了。”中國能源網CEO韓曉平說。
然而探明了儲量只是第一步,真正要成為“氣都”,還要突破開采技術上的種種難題。
到2005年國內發現的108個較大氣田儲量中,低和特低豐度氣田占47%,全國地質儲量中僅52.6%被標定為經濟可采。除此之外,國內天然氣田普遍品位差,豐度小。其中,鄂爾多斯(600295,股吧)盆地幾乎全為低滲。
有專家指出:與鄂爾多斯氣田相比,普光氣田的品位和豐度要更低,而這些因素,將對其天然氣未來的真實產量構成挑戰。
四川的海相天然氣普遍儲藏在5000米以下,有的甚至達到7000米以下的深度,在這么深的地底下鉆井,要突破科技的極限。“往往水沒下去之前,就已經冷卻了”。
加上變化莫測、劇毒的硫化氫,使得這一地區的油氣開采更為棘手。在國內的天然氣田中,要么高硫,要么含有二氧化碳,類似富含硫化氫(H2S)和二氧化碳(CO2)的天然氣只有四川盆地存在。
包括普光氣田在內四川的很多氣田含硫化氫量都超過12%-15%之間。
一旦發生硫化氫泄露,將造成諸如開縣井噴那樣的重大事故(2003年12月23日,開縣境內的羅家16H井天然氣井噴失控,大量含有高濃度硫化氫的天然氣導致243人因硫化氫中毒死亡)。
能否并網東輸?
中石油、中石化在油氣上游氣源開采上取得了突破之后,緊接著的問題就是能否并網東輸?
目前已經建成和積極推進的天然氣輸送管道,一為中石油2004年開建的西氣東輸管線、一為中石化2007年開工的“川氣東輸”管線,還有將緬甸的天然氣產地和中國西南部相連接的“中緬石油天然氣管道”
第一條“西氣東輸“工程主干線西起新疆塔里木油田輪南,途經新疆、甘肅、寧夏等多省區,終點為上海市白鶴鎮,于2004年10月1日全線建成投產,年設計輸氣量為170億立方米,最大供氣量可達200億立方米。
中石油的西氣東輸二線工程在今年2月開工興建,該管線西起新疆霍爾果斯口岸,南至廣州,東達上海,途經14個省區市,管道主干線和8條支干線全長9102公里,其工程設計輸氣能力300億立方米/年,總投資約1420億元,二線主氣源由土庫曼斯坦提供,國內氣源補充。該管線將于2011年建成。
由于一線的擴容有限,近期啟動的中石油內部規劃稱,將啟動三線工程的論證。據稱將穿過江西將管道終點定在福建。
中石化的川氣東送管線工程總投資627億元,從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的普光鎮源起,終到上海青浦的白鶴鋪,全長1674公里,預計到2010年,該工程將達到年輸送天然氣120億立方米。
正在規劃中的還有俄羅斯天然氣公司連接中國的兩個跨國天然氣管道輸送項目:一個取道新疆,最終與西氣東輸管道相連,此為西線;一個為一度擱淺的俄中韓天然氣管道,此為東線。
然而,各種天然氣管線方案大部分仍停留在紙上,國內氣源嚴重不足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性緩解,“氣荒”不時襲擊國內各大城市。一些專家預計,這樣的局面可能還要再持續20到30年。
從宏觀面來說,普光氣田、龍崗氣田、元壩氣田的發現和川氣東送的影響并非僅僅局限于國內,也將可能對處于高度壟斷的全球天然氣供應格局帶來沖擊——目前困擾中國三大國有石油公司的艱難的進口LNG(液化天然氣)談判,將由此獲得較為寬廣的價格談判空間。
“天然氣的開采相當的艱難,深采長輸,且投資回報的周期很長,這也是目前國內重油輕氣的原因所在。既然同在川東經濟區的金三角地帶,如果龍崗氣田或者元壩氣田不能利用既有的川氣東輸管線出川,中石油公司還要另外再修所謂南線和西氣東輸管線相連,那么勢必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韓曉平說。
過去,在四川陸相地層開采一口1000-3000米深的氣井,即使雇18個到20個人,24小時連軸干,總投資也不過兩三百萬元,但是在距離地表6000多米的,光是打一口井的成本就1億元到1.2億元,而且五個井里面或許有四個沒有商業價值。
管道鋪建非易事
在已經公示的《中石化川氣東送管道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報告》中顯示,川氣東送項目共有1條干線,1條支干線和3條支線,加起來總長度達到2862公里。其中干線起于達州宣漢,止于上海市,途經重慶市、湖北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蘇省,全長1674公里。
川氣東送管道干線大致分為普光-宜昌的山區段和宜昌-上海的平原段。其中施工難度最大的要數普光-宜昌的山區段,600多公里的山區段地型復雜。整條干線要穿越69條山體隧道、5次穿越長江。
環顧國內現有的三大石油集團,中國石油集團主攻陸上,并兼營上游及下游業務,下游的成品油銷售業務集中在北方省市;中國石油化工集團主攻下游,并在南方稱霸。三大石油集團的原有的競爭格局限制了更深一步的整合。
“國際天然氣期貨市場的投機行為引致的天然氣價格上漲,我們現在無能為力,中國的天然氣市場無法整合也不能真正的放開,簡言之,中石油可以‘下海’,但不能與外國公司合作合資開發,中海油可以‘登陸’但也不能對外合作。要真正的解決天然氣供應的危機和穩定其市場價格,先要解決的是中海油上岸的問題。”韓曉平說。
此前中國最大的兩家石油公司在這一問題上的做法是:先內部轉讓再行并網,但是這并非解決問題的最終方式。
2008年的3月25日,中石油、中石化兩大巨頭首次攜手,共享西氣東輸管網。項目的起點為新疆的雅克拉集氣站,終點為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英買力6號閥室,鋪設管線總長近8公里,總投資約5000萬元,設計管線年輸氣能力為10億立方米。
根據此前的規劃,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天然氣所屬的塔河油田的天然氣,出售給中石油集團,中石油再通過西氣東輸管網運輸到江蘇省,供應中石化的兩家企業——揚子石化和金陵石化。
“全國性天然氣管線的整體性規劃是未來的一個方向。”國泰君安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分析師楊偉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