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資源潛力大,環境污染低,可永續利用,是有利于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重要能源。近年來,面對傳統能源日益供需失衡、全球氣候日益變暖的嚴峻局勢,世界各國紛紛加大對新能源和能源新技術開發與利用的力度。我國具有豐富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資源。中國石油集團在新能源的開發利用上已邁出了扎實的步伐。
由中國石油集團公司控股的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目前燃料乙醇的生產能力已達到40萬噸/年,成為國內最大的玉米生化產業發展商及新興能源供應商之一。
一次性能源總有用完的一天。這是一個很客觀、已被公認的論斷,關鍵是人類是否能在一次性能源用完之前,找到新能源,做到未雨綢繆,從容應對。
這是記者看完原國家能源局局長、國家能源辦副主任徐錠明在9月15日召開的首屆中國科技創新國際論壇上發表如下講話后的感慨。他說:“我們要早做準備,從容迎接。我認為后石油時代不是一個點,是一個漫長的時期。石油走上世界舞臺替代煤炭,整整走了50年。人類每一次能源轉換都是漫長的時期。后石油后代是一個相當長的時間,至少需要20年至30年,甚至更長的時期。后石油時代是一個新的主體的接替時期,是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快速成長和發展時期。”
在科技創新國際論壇上,我們看到,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已經有了新能源發展目標,作為傳統能源巨頭,觸角已開始伸向新能源領域,計劃到 2020年投入100億元開發新能源,積極推進煤層氣規模開發,探索地熱資源,加強油頁巖、煤層氣的研發,并開發地熱能、風能。而且,在油頁巖等六個方面開展了工作,為大規模開展新能源業務奠定了基礎。
開發利用新能源,中國石油已涉足多個領域
目前,中國石油在煤層氣開發已初具規模。中國石油擁有煤層氣3萬億立方米。國內規模最大的30億立方米煤層氣處理廠正在建設中。另外,擁有種源煤200億噸,中國石油建成了最先進的煤層氣實驗室,擁有三項國際專利技術。2008年,我國第一個煤層氣田將投產,到2020年,中國石油計劃煤層氣形成15億立方米的生產能力,與西氣東輸管道連接的管道達到3億立方米。
建立最大的燃料乙醇生產廠,建立30萬噸的燃料乙醇生產廠,產量達到50萬噸。“十五”期間作為國家推廣乙醇的單位,中國石油積極組織建設乙醇汽油生產廠。在吉林、山東等9個省市共建成乙醇汽油調配中心88座,改造加油汽站5778座,占全國乙醇汽油年銷售量的55%。
生物柴油。中國石油已經和四川、云南、山東省簽署生物能源合作協議,計劃建設600萬畝原料林基地和20萬噸生物柴油裝置,建成1000萬畝原料林基地,建立600萬噸生物柴油示范工程,預計2008年投產。
此外,中國石油還有地熱資源,在華北油田開展了地熱油田的先導性實驗,取得了突破,開展了地質調查、資源評價。同時,開展太陽能方面的業務。
中國石油這一系列大的動作,充分表明作為我國最大的石油生產企業,能夠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積極探索新能源,開拓新的發展空間。同時,也是基于對我國一次性能源的現在和未來有著清醒的認識。
開發利用新能源,中國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
隨著中國經濟規模的擴大以及近30年的持續增長,中國對一次性能源需求急劇增加,能源的供需矛盾越來越突出,已經成為影響我國經濟安全與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一組數據或許能夠讓我們更清楚地知道我國的一次性能源在世界所處的地位。
我國的能源資源總量約4萬億噸標準煤,居世界第三位,僅次于俄羅斯和美國。雖然能源資源總量位于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很低,人均能源資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中國常規可采石油總資源114.9億噸,居世界第9位,但人均占有量僅10噸,人均石油資源為世界平均值的17.1%,居世界第41位。人均天然氣剩余可采儲量1552立方米,僅相當于世界人均水平的5%,屬于名副其實的貧氣大國。預計到2010年,中國石油供需缺口1億噸,天然氣缺口400億立方米。
我國既是能源供給相對短缺的國家,又是能源利用效率低、浪費嚴重的國家。據估計,我國增長1萬美元GDP的能源消耗是美國的4倍,法國的7倍,日本的14倍。就石油而言,我國的GDP石油消耗比美國高約30%,是日本的2倍多。到本世紀中葉中國全面達到小康水平時,一次能源的消費量將達到30多億噸油當量。然而,目前中國人均一次能源的消費量不到美國的1/18,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3。與世界一次能源構成不同的是中國以煤為主,煤占一次能源的比例為63.6%,由于煤的高效、潔凈利用難度大,使用過程中已對人類的生存環境帶來嚴重的污染。
這些都在提醒我們,一方面要節約有限的資源,一方面要積極開發新的能源。
開發利用新能源,中國石油勇擔社會責任
開發新能源是我國能源企業的社會責任。國家制定有利于新能源發展的政策法規,提出推進節能降耗工作12項整改措施,倡導優化能源結構。最近,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等部委陸續出臺了支持優化能源結構的政策,對促進新能源建設必然帶來重要促進作用。目前,我國新能源產業規模小,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非常大,中國石油利用自身優勢開發新能源也面臨激烈的競爭。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胡文瑞認為,中國石油在新能源產業發展過程中,將面臨以下幾個方面的挑戰。
一是資源勘探程度比較緊,存在重復勘探。二是各個環節原料供應及價格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三是新能源需要持續攻關。四是對新能源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五是新能源業務投入大、周期長、經濟效益短期內難以實現。
但同時,新能源發展與機遇并存。中國石油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扎實推進,加快產業化步伐,努力為社會提供更潔凈、更安全的能源。
中國石油提出了自己的新能源業務發展的思路。這就是在宏觀政策指導下,發揮自己的優勢,積極推進煤層氣規模開發,努力探索地熱資源,不斷加強油頁巖、煤層氣的研發,開發地熱能、風能,為保證國家能源安全和構建和諧社會做出新的貢獻。
中國石油集團的新能源發展目標是:到2020年投入100億元開發新能源,利用地熱節能占公司上游業務總能耗的5%,煤層氣形成15億立方米的生產能力,與西氣東輸管道連接的3億立方米管道,勘探鄂爾多斯和準噶爾盆地的油田資源,保證9省乙醇燃料供應,做好相關國家標準制定和修訂工作。生物柴油建成600萬畝生物柴油原材料基地,在四川建成國內第一個年產6萬噸的生物柴油生產基地。
為實現上述新能源建設目標,中國石油將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大資源的保障力度,加強煤層氣、油頁巖、油砂等的生產,做好對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的質量評價。二是加強科研技術攻關,建立新能源技術開發體系,通過引進消化,掌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有技術,對秸稈制乙醇、油頁巖等關鍵技術持續進行攻關,對已有的成熟技術實現規模化集成。三是注重環境保護,任何新能源的項目都要經過環境評價和節能降耗有機結合起來,加大環保投入,實現清潔生產、安全生產。四是爭取國家支持,努力爭取國家和國外各方面的支持,營造新能源發展的良好外部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按照國家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中國石油將在有關部門的指導和各級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推動新能源又快又好發展。
作為中國主要能源生產企業,中國石油集團公司已經站在新能源開發的潮頭。因此,我們有理由對它在新能源建設上有更多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