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西南油氣田公司川中油氣礦研究所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58項,其中跨年項目20項,今年應完成38項,截至10月10日,已完成25項。面對今年工作任務重、技術難度大的挑戰,這個所以科技增儲、增產、增效為己任,強化油氣勘探、開發以及工藝技術攻關研究,為勘探開發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技術攻關:突出“特”和“新”
今年,川中研究所將“低滲透儲層增產改造提高單井產能”作為重點攻關目標,針對川中油氣藏特低孔滲、高度非均質特點,加大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究力度,積極引進和推廣應用采油氣新工藝,以形成具有川中特色的開發配套技術系列。
井下節流技術應用試驗,為優化、簡化氣田內部集輸工藝流程提供保障。為在廣安區塊推廣應用井下節流技術,實現單井無人值守、節省地面工程投資,這個所抽調精干技術力量組成“井下節流技術應用小組”,開展井下節流井動態監測,配合采氣院進行井下油嘴的投撈、檢查、維護及跟蹤分析。
低滲儲層改造技術應用試驗,形成適合川中油氣藏特點的壓裂酸化化學排液技術。這個所通過對大安寨、雷-1、須家河的油氣井酸化壓裂中的殘液返排進行分析,弄清了影響三套儲層油氣井酸化壓裂返排效果的主要因素,優選并確定了用于酸化助排的CT5-11A和用于加砂壓裂助排的CT5-11B助排劑。目前,已進行了16口井的CT5-11B現場壓裂助排劑的試驗,并取得較好效果。
完善低壓油井大壓差酸化配套工藝,以提高舊井試修增產效果。針對影響和制約大安寨油藏及其他低壓油氣層試修效果的工程因素,2002年,這個研究所自主研制CZY344F型系列大壓差封隔器及其配套工具。經過3年的試驗和應用,成功研發了大壓差酸化配套工藝技術,在舊井增產改造、新井試油、加砂壓裂試驗中均取得良好效果。
井位論證:注重“精”和“準”
為搞好鉆探井位優選,這個所嚴格按照井位擬定程序,堅持室-所-礦-公司四級審查制度,對每個目標進行精心論證、反復討論和多輪審查,從而保證了鉆探成功率。
原油探井井位論證。這個所積極尋找原油勘探后備接替區塊,開展井位目標論證優選,對3個重點區塊所有地震常規與特殊剖面進行拉網式搜查,結合巖性巖相、構造條件及早期鉆探成果,擬定了一批建議井位目標。
開發井井位論證。這個所以儲層相對發育、含氣條件較好以及控制合理的井網密度為原則,在磨溪嘉二氣藏優選論證了12個鉆探井位目標,礦區采納6 個。為確保公山廟油田持續穩產,今年優選部署了10口開發井,目前已完鉆7口,獲工業井5口。先后在充西區塊論證部署了3口井,均獲高產油氣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