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16日發布的2007年《世界投資報告》指出,去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流入量連續第三年增長,接近2000年的歷史最高水平。在發展中經濟體中,中國吸引的外國直接投資總額仍居首位,并在全球排名第5位。報告還指出,中國在2006年的對外直接投資達到161億美元(中國商務部最近的更正為212億美元),在全球位列第18位。
中國吸引外資領先發展中國家
據聯合國網站報道,報告指出,2006年中國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總額在全球排名第5。同時,全球外國直接投資達到1.3060萬億美元,比前一年增長了38%,接近2000年1.4110萬億美元的歷史紀錄,這反映出世界很多地區強勁的經濟表現。報告指出,世界許多地區良好的經濟形勢是導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增加的主要原因。另外,世界范圍內公司利潤的增長以及由此帶來的股票價格上升、跨國并購價值的提高等也起到了刺激作用。
發展中國家中國吸引最多外資
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和經濟轉型國家的外國直接投資流入量都出現增長。其中,發達國家增長45%,達到8570億美元;而發展中經濟體和過渡經濟體吸收的外國直接投資額再創歷史最高水平,分別達到3790億美元和690億美元,比2005年分別增長21%和68%。
美國是2006年吸引外國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達到1750億美元,其后是英國、法國和比利時;中國是發展中國家中吸引外資最多的,居世界第5位;排在世界第11位的俄羅斯是經濟轉型國家中引入外資最多的。
中國外資流入量小幅下降
南亞、東亞和東南亞的外國直接投資流入量總體保持繼續增長,創下2000億美元的新高,不過東亞的增長有所放緩,但同時,東亞的外國直接投資正轉向知識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的項目。
中國外資流入量去年出現小幅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對金融服務業投資的下降。
報告說,2006年非洲國家吸收的外國直接投資達到創紀錄的360億美元,與2004年相比翻了一番。去年有33個非洲國家的外國直接投資比前一年增加,有8個非洲國家的外資流入超過10億美元。不過,非洲國家外資流入不均衡的情況依然沒有改變,去年埃及、尼日利亞、蘇丹等10個非洲國家吸收的外資最多,總計達到320億美元,占非洲國家外資流入總額的約90%。
中國成外國直接投資重要來源
盡管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仍然是外國直接投資(FDI)最主要的來源,其直接投資占全球外資流出量的84%,然而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的對外投資正在受到關注,中國正成為外國直接投資的重要來源。
聯合國貿發會議高級經濟官員梁國勇昨天向記者表示:“中國和印度正在成為重要的外資來源地,印度也正在追趕中國,去年印度的對外投資達到97億美元。”
以尋求自然資源為擴張目的
今年的報告討論的主題是跨國公司、采掘業與發展的相互關系。報告指出,對石油、天然氣和金屬的需求高漲,尤其是亞洲的需求刺激了對石油勘探和采掘的旺盛投資。
近年來,許多礦藏豐富的發展中國家,尤其是非洲國家FDI增長的很大一部分是跨國公司在這些國家油氣和礦產勘探與采掘行業的投資。投資還帶動了這些行業一系列超大規模的跨境并購,造成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梁國勇告訴記者:“來自中國和印度以尋求自然資源為目的的對外直接投資繼續增加,中國和印度的石油公司在若干國家聯合并購一些企業。”
這份報告提出,一些發展中國家的公司,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氣領域,正在迅速成長為全球性的參與者,7家最重要的國有公司——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俄羅斯盧克石油公司、印度石油天然氣公司、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和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2005年中的海外生產總量超過5.28億桶石油當量,而10 年前僅為2200萬桶,這些企業的海外擴張部分是由亞洲快速增長的經濟體旺盛的需求所驅動的。
發展中國家跨國公司有待提升
事實上,該報告指出,盡管世界跨國公司總體上仍由發達國家的企業所主導,但是目前情況正在發生變化。在世界非金融跨國公司百強榜上,來自發展中經濟體的企業數量從2004年的5家增加到2005年的7家。
亞洲占了發展中國家最大的100家跨國公司榜中的78家。這些跨國公司經營的行業范圍比發達國家的最大的跨國公司更為廣泛。
這份報告所公布的2005年發展中國家非金融跨國公司世界25強中,中國中信集團成為中國企業排名最高的,位列第8,其次中遠運輸總公司、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以及中石油分別排在第11、17和22位。
綜合新華社、中新網、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