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地球物理公司吐哈經理部地處火焰山下,進入9月中旬,這里氣溫還在36攝氏度左右。
吐哈經理部在東方物探8個經理部中,是作業隊伍最少、資產最少、所服務的區域盆地最小。但這個“小”經理部這幾年卻一直在大場面中博弈:施工區域從吐哈一個盆地拓展到塔里木、銀額等五大盆地,作業區域跨越新疆、甘肅、內蒙古、陜西4個省區、東西跨度近7000千米,南北跨度達3200千米,5年中累計完成60多個區域勘探,獲得了勝北三維、連木沁三維、葡萄溝三維等多個優質工程和精品工程,產品交付合格率達100%,被吐哈油田公司贊譽為“百分之百的信任和依賴”。
日前,記者走進了火焰山下的吐哈經理部。
創新,多了4項采集技術
憑什么以“小”搏大?
吐哈經理部近年來加大科技攻關力度,加快技術引進和發展步伐,結合科研與生產,創新和發展了4項采集技術:
——巨厚礫石區層析小折射與深井微測井相結合表層調查技術。針對山前帶礫石沖積扇低降速巨厚、常規小折射精度低、常規微測井無法打穿低降速層的難題,研究了層析小折射與深井微測井相結合表層調查技術,為建立高精度表層數據庫提供可靠的基礎。
——大噸位可控震源拆分震次激發技術。針對以往可控震源多次震動、垂直疊加累計作業時間長、施工效率低、提高信噪比作用有限的問題,通過拆分震次、縮小面元、提高覆蓋次數、由垂直疊加變為水平疊加,提高了采集密度,并保證了生產效率,實現了高密度采集。
——復雜區雙套可控震源交替激發技術。針對目前小面元、高覆蓋、接收道數多,野外采集效率低的現狀,充分利用震源搬遷時間,采用兩套大噸位可控震源交替施工方法,使采集效率提高了30%至50%。
——數字檢波器接收應用技術。根據數字檢波器具有動態范圍大、信號畸變小的特征,對高、低頻信息均具有較強錄制能力的特點,引進數字檢波器在地表條件相對簡單、信噪比較高、目的層埋深適中的地區進行試驗,提高了地震資料分辨率,資料頻帶寬度提高了10赫茲至20赫茲。
技術創新在吐哈經理部的例子比比皆是。在阿克塔什三維項目施工中,通過采用“線束施工,橫向滾動”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平均生產日效 408炮,最高生產日效達到702炮;2200隊承擔施工的岔哈泉三維項目,通過優化施工設計,由雙井改為單井,減少約4000口井;2261隊承擔施工的丘陵高精度三維項目,在國內首次推行雙套震源同時作業的新的生產組織模式,提高生產效率100%。
過去小折射施工都是采用炸藥雷管爆破激發,吐哈經理部經過對鉆機吹沙筒技術改造,成功打出吐哈探區第一口260米的超深微測井,成功使用重錘撞擊激發,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
設備的更新,職工素質的不斷提升,使地震隊項目運作水平和作業能力明顯提高,過去只能在吐哈盆地從事單一地形施工的地震隊,如今已具備沙漠、山地等全領域施工的能力。
精細管理重在細節
5年前還是虧損的吐哈經理部,如今年年超額完成經營指標。今年上半年,吐哈經理部市場價值工作量同比增長37.3%。
說到變化的原因,吐哈經理部經理楊劍峰重點談了HSE培訓。
吐哈經理部的HSE培訓,分為地震經理、HSE管理人員、操作手、涉爆人員等不同層次、不同內容的培訓,培訓達標率為100%。通過各類安全專項培訓、交通安全知識及法規教育、舉辦質量安全知識講座、剖析典型事故案例,增強了全員安全生產意識。吐哈經理部將HSE管理人員納入HSE部統一管理,對地震隊實行HSE管理人員派駐制,按能力定級,與地震隊HSE工作業績捆綁考核,加大經理部監管力度。在安全投入上,只增加不減少,先后投入642萬元對地震隊部分淋浴車設施、冬季取暖設施、營房車用電線路、載人卡車防翻架、安全帶和吊環等設施進行了更換和改造。同時,開展隱患識別和風險報告制度,全方位、全過程和全員識別和治理隱患。截至今年上半年,共發現隱患4341條,發放獎勵基金208人次,共計5.871萬元。
吐哈經理部注重細節化管理,著力抓好民爆物品儲存運輸、包藥下藥、班報的填寫、啞炮的清理等環節,確保萬無一失,“不破壞一塊綠地,不污染一處水源、不獵殺一只野生動物,不折斷一棵樹木”已成為每個員工的自覺行為。西部作業離不開行車,行車安全是科學發展的保證。在吐哈經理部,地震隊的安全行車規范都要依不同的季節、地區而針對性地細化。2316隊在今年的艾丁湖項目施工中,進一步規范了司乘人員的安全行為,制定了“12步安全上車流程”和“8 步安全下車流程”,怎樣上車、如何下車、在什么位置停車,都有嚴格的規定。
滾動檢查標尺測距
各項規范、量化的質量控制手段,讓人無法“作弊”。在吐哈經理部地震隊,各項工序都有自己的質量控制“絕招”:信息卡管理、留井待查、滾動封井等一整套的鉆井質量監督制度,消除了過去難以控制的鉆井深度問題;可控震源實行“三點定位、前后指揮”的震點定位方式;放線工序采用“滾動檢查、標尺測距”的手段,地面采集設備采取滾動測試、周期抽檢的檢測方法,使質量管理做到了規范化。今年6月份,三塘湖二維項目竣工驗收獲得了99.3%的歷史最高分,并被吐哈油田評為“星級質量工程”。
在地震隊采訪,讓記者切身體會到了規范管理的魅力,大到隊伍的崗位操作、項目運作計劃,小到班前會、營地的布置,到按照統一的規范執行。
為了更有利于項目優質高效運作、有利于發揮特種設備資源優勢、有利于設備維修保養,吐哈經理部將常規運輸設備及操作手相對固定給地震隊管理,以強化基層建設。同時,按照做專、做精、做強的專業化服務思路,實現特種設備資源共享,進一步強化地震隊的統一管理,確保了項目的一體化運作。
吐哈經理部黨委書記李建坡介紹說,從2004年開始,他們就嚴抓了“三基”和“三標”工作。地震隊圍繞生產運行、資源配置、HSE、質量、成本、隊伍建設等制訂6個項目運作計劃,從細節入手,把管理做細,把細節做精,因地制宜地開展隊伍集訓、培訓和崗位練兵活動,所有項目在啟動前堅持5天至7 天的集中培訓,使地震隊的管理工作更加扎實、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