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衛報》10月22日發表文章,題目是“新研究報告說石油產量銳減會造成戰爭和動亂的危險”,文章摘要如下。
據一項報告說,世界石油產量已經達到頂點,到2030年就會減半。報告還警告,礦物燃料奇缺會導致戰爭和社會崩潰。
設在德國的能源觀察學會今天將在倫敦發表它的研究報告。報告說全球石油產量在2006年達到頂點,比多數專家估算的時間早得多。上周油價幾乎天天創下新高,星期五突破每桶90美元。
能源觀察學會的創始人漢斯-約瑟夫·費爾說:“隨著需求的上升和供應的下降,世界很快就不能生產出它需要的所有石油。這是世界經濟的一大問題。”
報告的作者約爾格·申德勒說,最令人震驚的發現是石油產量在達到頂點后急劇下降。
報告的結果與國際能源機構的預測相反,后者認為此時沒有理由擔心石油供應。
然而能源觀察學會在研究中更多依靠的是實際的產量數據,認為這些數據比對地下蘊藏量的估計可靠。該組織說,對全球蘊藏量的官方估計大約為12550億桶,以目前的消費量可供應42年,但是它認為實際蘊藏量只有這個數字的三分之二。
目前全球日產油量約為8100萬桶,能源觀察學會預計,到2030年將降至3900萬桶。
報告認為,除非大大改變目前的做法,否則未來形勢嚴峻。它引用英國能源經濟學家戴維·弗萊明的話說:“估計的供應短缺很容易導致令人不安的大規模動亂的場面,就像這個月在緬甸看到的那樣。對于政府、業界和公眾來說,不能再得過且過了,因為這種局面可能失控,使社會完全崩潰。”
申德勒作出了類似的結論:“世界處于經濟體系結構性改革的起始階段。這種改革將由礦物燃料供應下降激發,影響到我們日常生活的幾乎所有方面。”
英國知名環保人士杰里米·萊格特說,世界必須迅速著手大量使用可再生能源,大幅度提高能效,這既是為了對付氣候變化,也是為了保證燈一開就能亮。
英國貿工部的發言人昨天說:“今后幾年全球石油產量和提煉能力的提高估計會快于需求。世界石油資源在可預見的未來足以維持經濟增長。困難的是這些資源的銷售要確保能源供應的持續、及時、可靠和價格可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