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金龍 高根福)針對市場柴油供應嚴重緊張實際,滄煉油品車間悉心摸索油品調和規律,大幅減少人工加劑時間,提高調和成功率,保證柴油產品質量,從10月中旬至本月中旬,兩個月時間里創紀錄地調和出廠柴油達32萬余噸,最大限度滿足了市場需求。
因該廠加工的進口原油品種多樣比重不一,柴油在調和過程中存在指標不均勻現象,造成化驗人員采樣失真,常需油槽人員反復調整加劑量才完成調和,既浪費了大量時間,也由于過多的調和循環造成油品損耗。該車間應對市場柴油緊缺實際,講政治顧大局,在有效提高油品調和效率、節省調和時間上大做文章。結合多年來積累的大量數據,多方搜集有關信息和資料,他們刻苦攻關,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在油品調和油罐內安裝上噴嘴,讓罐內油品實現自行循環。同時,提前將降凝劑與部分柴油充分混合,先放到小池子里配成母液,再進入大罐進行循環,以節省調和時間。實行新的調和方法后,調和時間由過去的十幾個小時猛降到4小時,調和成功率也由過去的50%達到98%以上,在全系統名列前茅。
同時,根據原油性質復雜、原油品種多變使裝置生產的柴油含水、含堿液等指標明顯不同的情況,每次調和前,他們都詳細詢問有關部門,深入了解原油加工批次性質,認真分析化驗成績,確保配準加劑比例,使調和一次成功。為有效把握調和質量,該車間始終堅持人工調和。入冬以來,職工們不管白天黑夜,在刺骨寒風和冰霜雨雪的惡劣環境里,次次都像螞蟻啃骨頭一般,用盡全身氣力,艱難地把180公斤重的降凝劑大桶,一點點滾推到加劑池子前。而每次加劑,這樣的大桶少則20幾個,多則達40多個。每次兩個來小時的搬運加劑,即使寒冷刺骨的冬季里,職工們也個個都是滿身大汗。面對記者的鏡頭,他們卻說:“市場吃緊,這兩月我們的工作量確實成倍增加,可只要集團公司的供應壓力減輕了,我們吃苦流汗沒啥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