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被稱為液體“黑金”,作為重要的戰略能源推動人類歷史車輪已逾百年。現階段,石油作為世界各國持續發展的動力,影響著全球政治、經濟、軍事、工業、交通、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油市上,主要的石油供應大國、消費大國、石油期貨市場上的金融資本同位于主要石油產地的多股政治勢力一道,角力著石油定價的話語權。
歐佩克石油輸出領軍角色
在上世紀60年代,以中東國家為主的產油國就積極聯合起來,成立石油輸出國組織即歐佩克,謀求在石油定價方面更多的話語權。目前,其成員國已擴大到12個。該組織的宗旨在于保證各成員國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獲得穩定的石油收入。歐佩克大會為該組織的最高權力機構,每年召開兩次,負責制定該組織的大政方針,決定是否接納新的成員國,審議通過理事任命,并選舉理事會主席。歐佩克理事會由各成員國提名并經大會通過的理事組成,每兩年為一屆,負責管理歐佩克的日常事務,執行大會決議,起草年度預算報告,并提交給大會審議通過。歐佩克通過控制產油量在油價定價上影響重大。本月,在歐佩克決定不增加產油量之后,全球油價繼續上攀。
國際能源機構消費國合作協調者
全世界主要的石油消費大國也積極聯合,希望在國際石油定價上謀求更大的話語權。1974年,國際能源機構在原石油消費國會議基礎上成立。該機構由美國、日本、英國、澳大利亞、意大利等23個成員國構成,歐洲共同體委員會也應邀參加,希望采取“調整各成員國對石油危機的政策,增強石油供應方面的自給能力,加強長期合作以減少對石油進口的依賴,建立在石油供應危機時分享石油消費的制度,提供市場情報以及促進它與石油生產國和其他石油消費國的關系”等一系列手段來增強其在石油定價上的影響力。
隨著石油價格不斷飆升,石油消費大國們也在爭奪油價定價權上加快了合作步伐。在去年召開的八國集團首腦會議中,參會領導人就能源政策問題達成協議,意在解決“如何將更多更便宜的石油供應給市場”。
阿盟、海合會中東利益捍衛者
油價高低與國際地緣政治關系密切。在中東這個主要的石油產地,除美、英、俄等國勢力,成員主要為中東產油國的“阿拉伯國家聯盟”和“海灣合作委員會”也是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1945年3月22日,阿盟在開羅成立。由阿爾及利亞、巴林、科威特等22個成員國(或組織)構成,旨在加強成員國之間的緊密合作關系,協調彼此之間的政治活動,捍衛獨立和主權,全面考慮阿拉伯國家事務和利益。“海灣合作委員會”于1981年在阿聯酋阿布扎比成立。由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等6國構成,總部設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2001年12月,也門被批準加入該組織衛生、教育、勞工和社會事務部長理事會等機構,參與部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