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局在川渝地區鉆探的156口井,工業廢水達標排放率、工業廢氣達標排放率和固體廢棄物無害化處置率均達到100%
“你們在朱老總家鄉鉆那么多井卻沒污染一草一木,老區人民感謝你們啊!”12月24日,四川儀隴縣環保局副局長吳開席充滿感激地告訴記者。四川石油管理局負責人說,四川局今年在川渝地區鉆探的156口井,工業廢水達標排放率、工業廢氣達標排放率和固體廢棄物無害化處置率均達到100%。
地屬亞熱帶的四川盆地風景如畫,天然氣資源量達到7.2萬億立方米。為在加快發展的同時推動全國天然氣資源大省生態文明建設,四川局把節能減排放在重要位置來抓。2007年,四川局鉆井進尺突破歷史最高紀錄,而排放的工業廢水、廢氣和產生的工業固體廢棄物,與去年相比卻大幅度減少。
“創造和諧首先要創造生態和諧、自然和諧。”四川局領導擲地有聲地說:“今年,我們始終把‘創造能源與環境和諧’理念貫穿到各項工作中,把污染物達標排放、總量控制、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等指標全面納入各單位業績考核,堅決實行節能環保考核一票否決制,力促有效保護探區內的一山一水。”
儀隴縣素有四川“生態之鄉”的美稱,集團公司在這里的重點勘探范圍涉及5區近30個鄉鎮。四川局在批量的超深井鉆探中,依靠科技進步,傾力打造 “清潔文明示范井”,研制出鉆井廢水深度處理工藝及配套設備和空氣鉆除塵罩,使高濃度的工業廢水變成“礦泉水”,空鉆粉塵也得到很好控制,生態之鄉青山不改,綠水常在。
美麗富饒的“紅色廣安”天然氣儲量非常豐富,年產氣量兩億多立方米。在今年的勘探開發中,四川局創出優質快速鉆井和清潔鉆井的“廣安模式”,對開鉆的65口井產生的廢水均采用回用和回注辦法,嚴禁不達標廢水外排,鉆井產生的廢水、廢氣排放達標率全部實現100%。
四川局大力加強對飲用水源地等環境敏感區和“三高”井勘探開發和生產活動的環境風險管理,加強對化工企業環境風險控制,嚴格建設項目的環境管理,落實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措施,在國家級風景區、森林湖泊區、濕地生態等地區的鉆井施工中,不外排一滴廢水和一方廢氣。
在嚴格控制污染物達標排放和總量控制的同時,四川局還將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等指標納入各單位業績考核,采取多種措施節約水、電、氣,今年企業增加值單位能耗同比降低24.6%,完成技術措施節水量36萬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