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大石化航母現身
繼中石油等三大石油公司之后,由兵器集團著力打造的石化航母也浮出水面。
1月11日,兵器工業集團(下稱兵器集團)旗下遼通化工(000059)的定向增發結果揭曉:其增發的5.37億股所募37.6億元將全部投向45萬噸乙烯及其配套的400萬噸原料工程項目,而整個工程的總造價達到了107億元。
“募集資金項目建成后遼通化工將打破國內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對煉油以及下游乙烯生產的壟斷,有望成為中國第四大石化巨頭。”國信證券一分析報告指出。
這一資本運作體現出兵器集團對下屬企業進行專業化整合的思路。此前,正是遵循這一思路,兵器集團在2006年并購了華錦集團。
東方證券石化行業資深分析師王晶表示,兵器集團在海外擁有巨大的原油儲備,以前卻只能低價賣給中石化和中石油。由于兵器集團下面還有特種化工產品,需要乙烯等原料,因此中間收購一個煉化企業可以打通兵器集團的整個產業鏈。
而兵器集團107億巨資瞄準的正是中國未來龐大的乙烯缺口。
一項預計顯示,即使2010年新建和擴建乙烯計劃全部實現,中國乙烯當量消費供需缺口仍將達1374萬噸。
按照遼通化工的測算,45萬噸乙烯項目和400萬噸配套原料工程項目將在2009年完工投產。在完全投產后,兵器集團預測45萬噸乙烯項目年平均實現銷售收入76.89億元,6年左右就能收回投資。而400萬噸配套原料工程項目預計年平均實現銷售收入147.3億元,8.48年左右即可收回投資。
原料油全部內供
但和民營煉化企業受困于上游資源不同,兵器集團能通過自有的原油運作平臺振華石油來滿足遼通化工的原料油需求。
振華石油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兵器集團下屬中國北方工業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注冊資本5億元。
背靠十一大軍工集團之一的兵器集團,振華石油的優勢在于,它和三大石油公司一樣具備原油和燃料油進口資質,是國家授權從事海外石油項目開發、投資管理的六家企業之一。
“以我們的能力,保障遼通化工的原油供應沒有問題。”振華石油一位人士說。
據上述人士介紹,振華石油已經獲取數個海外油田項目并進入開發生產期,年作業量100萬噸,而原油、成品油年貿易額已達150萬噸。
兵器集團同荷蘭托克、Vitol等國際知名貿易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具有穩定的采購渠道以及豐富的海外份額油、配額油資源。
此外,振華石油公司還有一批正在運作的項目:包括哈薩克斯坦K&B油田、敘利亞戈貝貝油田以及巴基斯坦巴斯卡和東巴哈瓦普爾項目,伊拉克艾哈代布油田項目等。
但遼通化工所需要的原料油并不能直接從這些油田獲得。“這個缺口主要通過貿易油的方式來解決。”上述振華石油的人士說。
遼通化工表示,J&S集團曾在2006年向振華石油出具了合作函,愿意在項目投產后,每年向振華石油供應500萬噸烏拉爾原油或其它符合煉廠要求的原油品種。在此基礎上,遼通化工和振華石油簽訂了《關于原油供應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約定項目投產后,振華石油將按照“保證供應、同等優先、不高于市場價格”的原則確保本項目的原油供應。
據了解,J&S集團注冊地在荷蘭,管理層具有東歐背景。
專業化整合
但遼通化工還有一個問題需要解決——同業競爭。
在新項目投產前,遼通化工的母公司遼寧華錦集團已經具備一定的乙烯制造能力。2006年,該集團全資子公司盤錦乙烯擁有18萬噸/年乙烯生產能力。
目前,由于受缺乏上游原材料配套、設備裝置老化等因素影響,盤錦乙烯的盈利能力偏低,2006年的毛利率水平只有6.28%,而該公司的長期債務余額約為16.4億元。
據了解,目前華錦集團已經打算把盤錦乙烯整合進遼通化工。遼通化工已與華錦集團達成協議,約定在盤錦乙烯的股份全部轉讓給遼通化工前,華錦集團將持有的盤錦乙烯的51%股權委托給遼通化工管理。
“之所以目前不將華錦乙烯置入遼通化工,是因為重組方案的確定需要時間,而只有在項目投產后,原材料供應趨于穩定,成本問題也將得到有效解決。”華錦乙烯總指揮部一位人士說。(記者 駱毅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